美国要对比特币动手了吗?数字货币的战争即将拉响?

美国要对比特币动手了吗? 数字货币的战争即将拉响?

近期以来,比特币出现了明显的跌势,一度跌至5.1万美元/枚附近。摩根大通表示,如果这种市场规模排名首位的加密货币不能很快重返6万美元以上水平,动能信号将会崩塌。业界基金大佬古根海姆投资公司(Guggenheim) 的首席投资官米纳德(Scott Minerd)甚至表示,比特币可能面临“腰斩”风险。

显然,对于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而言,现在已经不再是高位回调那么简单。

此外,随着2020年10月后,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首先大规模试点数字人民币应用,全球首个主权数字货币的即将发行,极大刺激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敏感神经。对于数字货币的认识开始出现重大转变,数字货币不仅是资本的游戏,一场关于数字货币标准和规则体系的国家级“竞赛”已经开始。

目前,作为美国两大货币金融的掌门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财政部部长耶伦都已经先后表态,他们严厉警告“比特币”就是一种投机工具,并涉及“洗钱”“逃漏税”“支持恐怖主义”等等违法问题。美国政府可能要对比特币等,不受现行央行体系监管的加密货币“出手”。

几乎同一时期,4月16号,土耳其央行也宣布,禁止使用、持有比特币,并称加密货币的匿名性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印度也宣布在印度国内交易、持有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是违法行为。中国央行也在4月21日表示,比特币或稳定币作为加密资产,本身并非货币,只是另类投资的选项和投资工具。


美国要对比特币动手了吗?数字货币的战争即将拉响?

目前,随着对于全球化美好畅想的破灭,以及对于金融安全的担心,对于这种超越主权、超出监管的各类加密数字货币,全球各大主要经济体都在提高警惕、层层设防。这可能是导致比特币炒作动能不足,从而大跌的根本原因。

可以说,全球化的解体才是对比特币的最大威胁。

然而,就在比特币的加密数字货币遭到质疑的时候,主权数字货币却正在加速发展。这可以说是人类技术发展与全球化受阻过程中的“一体两面”。

目前,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面。利用自己的广阔市场、巨大人口,以及发达的电商网络、网络通信,中国成为最有潜质快速发展数字货币的国家。

从2018年开始,基于技术试验,以及加强内部资金管理、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提高经济效率的现实需求,中国开始发展数字人民币。而对于数字人民币是否能参与国际结算,甚至代替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宋鸿兵认为,这更多是媒体的夸大宣传,或是对未来数字货币的愿景畅想。

对此,美国以及西方社会也是一度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对于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无需大惊小怪。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金融市场的完备性来看,数字人民币都不可能挑战比特币、更不可能威胁美元的地位。


美国要对比特币动手了吗?数字货币的战争即将拉响?

然而,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一切。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2018年贸易战,本已脆弱的全球化体系,在疫情面前开始走向了解体。

正所谓“大难临头各自飞”。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断裂、经济断崖式下滑、发达国家不仅没有帮助全世界走出危机,反而在利用金融优势、货币霸权、甚至包括利用比特币在内的投机工具,从全世界剪羊毛。人们没有看到基于现行全球化体系下的互助互惠,反而等来了“落井下石”“以邻为壑”。

正是在全球各国都开始反思全球化,开始进行独立金融的“备份”,并希望新的模式和体系能够代替原有世界秩序的背景下,数字人民币开始加快了自身的脚步。2020年10月,中国政府宣布将数字人民币试点迅速扩大到上海等6个试点地区,2022冬奥会场景试点测试也将启动,与此同时,数字人民币还将向国际用户开放。

数字人民币作为第一种由世界主要经济体发行的数字货币,已经箭在弦上。一旦数字人民币被中国14亿人口广泛使用,其带来的经济影响将不可小觑。其取得的成功经验、建立起来的技术标准、乃至贸易结算体系,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对于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尽管这种具体的影响还难以预料,但是任凭中国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导,任命数字人民币体系和标准被世界各国所效仿,这是已经让美国、美元感到了危机和极大地刺激。原先依托于以西方为主的全球化秩序,依托于在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上的优势,美国并不担心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但是,现在情况变了。

从2020年10月份之后,由于数字人民币的加速试点,全世界对于数字货币的认识重现了一个显著的分水岭。美国、欧洲发现全球化在解体、比特币也已经沦为投机工具,自己落后。于是,欧美现在,一方面在“限制”比特币的发展,加快自己数字美元、数字欧元的研发;另一方面开始狙击中国的数字人民币。欧美开始制定关于数字货币在隐私保护、匿名交易上的所谓原则,并开始建立数字“马奇诺防线”,试图将数字人民币阻拦在新的国际数字货币体系之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