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朝鲜国王李熙改元称帝,曾经臣服中国千年的“朝鲜王国”瞬间升级为“大韩帝国”。不过半岛积贫积弱的状态显然与“帝国”有些不相匹配,这种闹剧式的称帝行为背后也处处闪烁着日本人的影子。确切地讲,朝鲜半岛数千年来一直充当中原王朝的屏障和藩篱,本身并没有与中国平起平坐的愿望,相反它更愿意借助中国的实力保住自己的一隅之地。然而甲午战争改变了这一切,清朝的惨败使得朝鲜被迫委身于日本之下,而从“王国”到“帝国”的升级正是中日实力此消彼长的结果。
大清晚期,东亚经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守旧的满洲贵族寄希望于“兴办洋务”来富国强兵,而日本则选择脱胎换骨式的“明治维新”。结果甲午一战立见分晓,日本人取得针对亚洲大陆从未有过的辉煌胜利,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朝鲜半岛自然也必须在这场战争之后重新站队。严格地说,日本人是有“朝鲜情结”的,神话中的“任那日本府”正是数千年前建立在半岛南部的日本统治机构,只不过这样的传说却被日本人认定为“历史”。
图-位于首尔的景福宫,和我们的紫禁城概念相似
1875年,也就是甲午战争爆发的二十年前,日本已经尝试过对朝鲜的征服,当时日舰“云扬号”驶入江华岛附近海域挑衅,结果遭到朝鲜守军的炮击。尽管最终双方以“和平方式”收场,但日本却强制性地签订下《日朝江华岛条约》,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日本承认并尊重朝鲜是一个独立国家”。这样的条款对朝鲜来说不是好事吗?为什么要被迫接受呢?原因就是大清的存在,而清朝正是朝鲜的宗主国。
《江华岛条约》强行将朝鲜从一个藩属国变成一个独立国家,为的就是与大清撇清关系,事实上这也就为日本后续的侵朝行动提供了法理依据。甲午获胜之后,大清的势力彻底退出朝鲜半岛,然而此时日本却并非朝鲜独一无二的控制者,因为来势汹汹的沙俄从北方延伸至此。既然吞并朝鲜的时机并不成熟,那么至少也要显示出今天与昨天的不同,而扶植朝鲜国王称帝显然是不二之选。于是在1897年,朝鲜国王李熙举行了复杂而庄重的登基仪式,并且为了表明同过去一刀两断,其国号也由“朝鲜”改为“大韩”。
“朝鲜”之名为明太祖朱元璋所赐,公元1392年李成桂推翻王氏高丽,同年遣使入明。当时李成桂提供了两个备选国号,一个是“朝鲜”,另一个是“和宁”,而朱元璋最终圈定为“朝鲜”,以喻示“朝日鲜明”之意。尽管当时的李氏朝鲜感恩戴德,但到这个时候“朝鲜”就成了附庸于中国的象征,所以必须更改。李熙遣人寻遍古籍之后,取半岛根出“三韩”之意,将国号定名为“大韩”。
图-首尔夜景
尽管“帝国”的名头立起来了,但之所以被日本承认,还是因为俄国的存在。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人先是从陆上攻克旅顺港的外围防线,继而全歼俄太平洋舰队,接着又在对马海战中击溃远道而来的波罗的海舰队,俄国只能出局。此时的日本在朝鲜半岛再没有任何竞争者,于是“大韩帝国”的招牌自然也就被随意摘下。
进入二十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日本强迫大韩帝国签订《韩日合并条约》,朝鲜皇室的所有权利一概移交日本天皇,“大韩帝国”从此不复存在。
朝鲜半岛三面环海,北边连着亚洲陆地。朝鲜半岛上有两个国家,北边的朝鲜面积约12.28万平方公里,仍然延续明清的国名;南边的韩国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全名是大韩民国,隐隐有对大韩帝国的向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