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6日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的影响,但仍在继续增长。
经核算,2020年中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169254亿元,比去年增长4.5%(不扣除价格因素),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高(GDP)现价增长1.5个百分点;GDP比例为17.08%,比去年高0.7个百分点。
三新经济表现突出
三新经济是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的集合。2020年,中国三新经济表现亮眼。从三个行业来看,在三新经济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423亿元,比去年增加11%,占4.3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3487亿元,比去年增加4.3%,占43.4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8345亿元,比去年增加4.2%,占52.2%。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斌认为,三新经济增加值占比GDP比例的逐步提高不仅是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供给体系优化,特别是数字应用,促进‘三新’经济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中国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采取更便捷的措施促进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促进了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也有效促进了数字化产业和数字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稳中加固和改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在三新经济的推动下,经济生产率显著提高,需求趋于多元化,市场进一步激活。未来,三新经济除了满足国内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外,还将成为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增强创新动能
专家认为,以三新经济为主体的新动能的蓬勃发展,与中国深化改革激活力、促进创新动力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国继续深化委派、委派、委派、服务改革,进一步推进要素市场配置改革,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支持能力,不断出现重大科技成果,有效激发市场创新活力。2020年,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R&D)资金支出比去年增长10.3%,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为2.4%,比去年增长0.16个百分点。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2020年,中国继续在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第14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新经济新动能逆势增长,新产业新产品快速发展。2020年,我国规模上述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去年增长7.1%,比上述所有规模上述行业增加4.3个百分点。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经济模式在应对疫情的冲击中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2020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去年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9%,比去年增长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哲最近表示,自今年以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新产业、新形式、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适应多元化消费者需求,促进高质量供应的形成,日益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数据显示,今年5月,上述高科技制造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3.1%,明显快于所有工业增长。从1月到5月,高技术产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3.2%,明显快于全部投资。新业态发展迅速,平台经济和网上零售持续活跃。1月至5月,实物网上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长15.6%,明显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月,智能手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分别增长87.5%、50.1%、49.2%和43.3%。
促进三新经济健康发展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积极推进三新经济统计调查。2018年,中国首次发布全国三新经济增加值数据,2017年全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129578亿元。从2018年到2020年,这一值分别为145369亿元,161927亿元,169254亿元。
盘和林认为,通过三新经济增加值数据,可以直观地展示中国三新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更好地反映科技创新成果和经济发展质量,实时跟进政府决策,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同时,也可以鼓励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到三新经济领域,以多元化的发展形式、产品和模式促进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
近年来,‘三新’经济增加值在GDP虽然中占比不断上升,但相对于经济总量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加快建立双循环新发展模式,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大对三新经济的投资和政策支持,进一步提高三新经济的比例。温彬认为。
温斌建议,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放开市场准入,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市场主体进入三新经济领域。同时,金融部门还应创新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继续提高三新经济产出的比例,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刘向东认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引导供给更好地适应需求,创造最佳实际应用场景,努力解决扩大消费的痛点和难点。同时,要有效解决三新经济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理顺三新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盘和林提醒,要激励和规范三新经济。未来,在推进三新经济的过程中,要把规则放在第一位,促进产业规范化发展,注意防范技术和新产业可能带来的风险。在注重效率的同时,要兼顾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共同繁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