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平台有哪些(有多少App可以“轻松借钱)

点击滴滴出行去哪里旅游哈罗出行等App,借钱可以在显眼的位置看到;点击京东、58同城、美容相机等App,显眼的位置也能看到借钱……

近日,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手机App存在与主营业务无关的贷款功能,引导用户以低息、红包为噱头开户。App借钱满天飞,背后隐藏着多重风险。

各类App都关注借钱业务

部分手机App用户告诉记者,生活中常用的一些App,成了金融App”。即使是通常使用的照片和办公软件也有贷款功能,经常有弹出窗口提示鼓励用户打开贷款功能。

青岛市民郑宇告诉记者,她经常拍照App美颜相机,最近打开后总有弹窗消息,提示给她一个最高88.88元的红包。点击红包后,您将进入美图e钱包界面。除了提供借钱服务外,还有你有2万元的最高金额、你可以借2万元等诱人的广告。为什么一个摄影软件总是有贷款广告?不理解。”郑昱说。

许多公司员工告诉记者,不仅是照片软件,还有常用的办公软件WPS Office还有借款功能,号称低利率、无抵押,最高可贷96400元,年利率7.2%。

记者下载了一些常用的部分App测试发现,许多社交、旅游和生活服务App有贷款功能,有的有贷款功能App还展示了贷款功能作为关键模块。例如,滴滴出行用于叫车服务,其借款功能按钮放置在App主页与出租车、搭便车、自行车共享等功能并列。在外卖应用饿了么上,贷款功能不仅出现在首页,还有七八种贷款服务。在社交App在莫莫方面,其贷款服务声称最高金额为6万元,而且无担保、无抵押、有手机、有银行卡就可以申请。

还有一些App以免费会员为噱头,引导用户使用贷款服务。例如视频App免费送3个月VIP以会员为由,引导用户点击广告。点击进入后,会出现新用户领取30天首期免息券、最高贷款额度2万元等在线贷款广告。山东艺术学院大四学生孙思齐在视频中说App在爱奇艺的应用界面中,有时会有贷款功能的广告;该平台还声称,只要注册并完成贷款,就可以获得会员。

不少App贷款服务中注明资金来自银行和持牌贷款机构。记者咨询了一个社交网络App客服人员,对方说,App是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负责接入贷款服务;推广平台本身不提供资金,借款人与资金提供商协商解决纠纷。

轻松借钱背后隐藏着多重风险

社交、旅游、视频等生活服务App用户基数巨大,许多用户没有强烈的贷款需求;在这些方面App在广撒网的宣传下,一些用户被诱惑开启借贷功能。

记者发现,许多平台的贷款功能以实时审批、快速到达为卖点,承诺金额不低。几款App开放贷款功能审核相当宽松,填写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人脸识别后,绑定收款银行卡可以借钱。

部分App借贷功能也以低息为噱头吸引用户,但实际上却埋下了高息深坑。某款App声称最高贷款额度为20万元,最低年化利率仅为7.2%;但当记者按照App填写各种个人信息后,年化利率突然上升到23.4%。

在黑猫投诉等互联网投诉平台上,很多用户投诉说,有的App贷款功能存在重复扣除、收取高利息、开业后无法取消等问题。

一位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普通用户在银行申请信用卡,一般初始额度只有2万元到5万元;但很多App上述贷款功能,常声称可提供30万元至50万元。一旦金额过高,如果用户逾期还款,金融风险很大。

许多互联网经济专家刘兴亮认为,App用户众多。如果平台通过诱导来推广贷款功能,一些风险意识不足、消费自控能力差的群体可能会过度贷款。

许多大学生在黑猫投诉中反映,他们看到了社交网络App频繁出现的贷款广告经不起诱惑,试图借款,金额从1万元到3万元不等;但贷款后无法偿还,影响了个人信用调查。

此外,贷款功能也很容易侵犯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国家网信办在今年5月的一份通知中指出,84款App非法收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App所有这些都具有金融功能App侵犯个人信息的问题,如非法获取、超范围收集、过度索权等。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中小型贷款平台上的个人信息很容易泄露。为了追求利益,个别平台将向第三方打包个人信息;只要用户在贷款平台上申请贷款,其他贷款平台的骚扰电话就会蜂拥而至。

对App贷款需要加强监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开始尝试使用移动金融平台借钱。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90后客户占90%以上,其中90后客户占50%左右。

相关专家认为,与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App相比之下,一些常见的生活App用户多,覆盖面广。由于使用频率高,网民更容易陷入网贷陷阱,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有关部门需要这样做App加强监管,堵住互联网金融漏洞。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顾雷表示,应继续加强手机App监督贷款功能现象。对于现在的什么App可以放贷的情况,要有更准确的规范和约束。例如,在平台贷款资格、用户申请门槛、推广方式等方面,应有更明确、更严格的标准,以实现App贷款业务有序发展。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部分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没有明确规定使用范围,部分信贷资金未按规定使用,非法流入房地产市场、股市、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平台的指导,严格监督用户的申请审查、贷款用途和流程。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许多普通用户的金融知识有限,很容易被平台夸大的宣传所诱惑。行业监管部门可以定期在校园、社区等场所普及金融知识,培养更多的人形成良好的金融素养,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意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