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翘尾因素大幅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上游价格上涨到中下游的影响,5月份PPI近13年来,涨幅创下新高。
6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5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5月CPI同比增长1.3%,比上月增长0.2个百分点。PPI超出预期,同比增长2.2个百分点至9%,为2008年9月以来的新高,读数为9.1%。
市场分析,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CPI传导的影响有限。同时,预计PPI第三季度将趋于稳定,第四季度小幅下跌的可能性较高。
中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价格上涨,调整供求关系,货币政策不受短期结构性通胀的限制。国内通货膨胀主要是结构性的,对稳定货币政策的影响有限。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考虑到能源商品价格上涨,一方面要求货币政策更加准确有效,另一方面要注意通胀预期管理。
PPI涨幅超出预期
5月CPI回升主要是由于去年价格变化的影响。其中,上个月食品价格下跌0.7%,上涨0.3%,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与上月相比,猪肉价格下降了23.8%,下降了2.4个百分点。
在非食品中,交通价格上涨5.5%,上涨0.6个百分点,其中机票、汽油、柴油价格分别上涨32.3%、22.0%和24.2%;教育、文化、娱乐、生活价格分别上涨1.5%和0.7%,均有所上涨。
5月,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扣除CPI同比增长0.9%,比上月增长0.2个百分点。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吴超明表示,预计未来非食品价格和核心将在服务业重启加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终端消费传递增强的共同作用下CPI将进一步上升,但猪肉下行周期和居民收入难以完全恢复的限制CPI年内回升CPI温和修复。
PPI5月份,国际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需求稳步恢复,中国工业品价格继续上涨。
主要行业价格上涨已扩大,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价格上涨99.1%,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行业价格上涨38.1%,石油、煤炭等燃料加工行业价格上涨34.3%,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行业价格上涨30.4%。
据估计,5月份9%PPI去年同比,去年价格变化的翘尾影响约为3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0.5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6个百分点,扩大1.7个百分点。
摩根大通中国高级经济学家吴向红表示,全球商品价格飙升是由过渡性供需失衡(需求恢复早于供应)、宽松货币和流动性政策和投资需求共同推动的,商品也被用作对冲通货膨胀和投机的工具。
下半年压力可能会放缓
随着供应复苏的追赶,一系列大宗商品的供需失衡可能会得到缓解,因此本季度大宗商品价格(不包括石油)可能达到顶峰,然后在下半年稳定下来。吴向红表示,尽管油价仍将保持高位,但去年4月油价触底,基数效应有利。总的来说,预计中国PPI本季度可能达到峰值,下半年可能会放缓。
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也写了一篇文章分析,自今年年初以来,全球定价原油和工业金属,第二季度以来国内定价钢铁和煤炭,以铜为代表的工业金属涨幅适中,4月份原油价格环比下降,反映了大宗商品定价逻辑从需求到供
吴超明表示,考虑到国内需求恢复持续缓慢,国内产业链相对较长,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部分对冲输入通胀压力,预计PPI第三季度将趋于稳定,第四季度小幅下跌的可能性较高。
但在短期内,商品价格可能很难大幅下跌,尤其是一些国际定价品种。高盛商品研究部主管库里(JeffreyCurrie)据报道,在过去两周中国警告在岸大宗商品投机后,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一度下跌近3%,但下半年石油、铜、大豆等关键商品的基本面仍逐渐收紧,很少有证据表明供应反应足以破坏牛市。
商品价格上涨也会影响下游企业的利润。但市场普遍认为,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CPI传导的影响仍然有限。
招商银行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谭卓表示,国际商品价格持续上涨PPI形成冲击,挤压下游企业利润。但前瞻性地看,经济基本面和政策面都不支持大规模价格上涨,长期通胀的基础也不存在。
下一步,市场需要密切关注美国的通胀变化。与中国当地上游通胀不同,美国是全面通胀,随后的变化也将主导全球流动性和商品价格。美国将于本周四晚上发布5月CPI数据显示,市场预计整体通胀将同比增长4.7%(前值4.2%),核心年率将上升到3.2%(前值3%)。这种预期高于美联储预期的水平,但美联储也表示,在劳动力市场改善期间,通胀愿意火爆运行。该机构预计,缩表的真正启动可能会等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
对货币政策影响不大
最近,鉴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中国政府采取了抑制出口、打击投机、采访重点企业增加供应、稳定价格等一系列措施。
5月12日、19日、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三次命名商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高度重视商品价格上涨的不利影响,确保商品供应,遏制其价格不合理上涨,防止向居民递消费价格。
5月23日,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个部门联合采访了铁矿石、钢铁、铜、铝等重点企业工业协会。5月25日,国家发改委要求应对铁矿石、铜、玉米等大宗商品价格变动。6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严查大宗商品价格哄抬炒作。
6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召开工作研讨会,提出密切跟踪商品价格趋势,做好价格预测预警,进一步了解相关市场实体经营,调查非法价格线索,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联动监管,规范价格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分析了第一财经,确保供应是稳定价格的重要前提。要干预或调整价格,必须调整供需两端。目前,需求方相对强劲,市场预计未来价格将上涨,市场实体可能会增加库存,因此有必要引导合理的需求。同时,还应增加国内市场供应,包括增加进口、限制出口、扩大产能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最近在国家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是加强运营监控,稳定市场预期,及时发布运营,做好舆论指导,特别是配合相关部门坚决打击囤积、恶意炒作、提价;二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导产业链上下游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销配套合作,协调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
与此同时,机构认为暂时的PPI上行压力不会对中国货币政策造成太大压力。
与此同时,机构认为暂时的PPI上行压力不会对中国货币政策造成太大压力。
自5月以来,央行的公开市场运作符合月内中上旬回笼,中下旬投放的时点规律,累计净回笼资金100亿元。由于税期和政府债券发行因素,月底流动性收紧,但最近DR007(银存间7天质押回购利率)基本稳定在7天逆回购利率的中心水平,偏差较小。
信达证券首席宏观策略师解云亮告诉记者,过去几个月货币信贷社会融资增速经历了明显下降,反映了疫情临时宽松措施逐步退出的影响。从最新数据来看,广义货币M增速和社会金融增速已基本和名义GDP增长率匹配,预计快速紧缩信贷将结束,边际资本市场有利。结合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当前公开市场运作的数量和价格表现,央行态度稳定,重点调整信贷结构,货币政策有短期友好窗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