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可能彻底解决当下金融活动中的信任和安全问题,为全球各地的人们提供革命性的分布式数字金融服务。让更多不同国籍、不同背景的人们更简单、更安全地进行商业和金融活动,为数字资产的未来建立起坚实可靠的技术基础。
从布局时间来看,发达国家较早认识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战略布局早于发展中国家,其数字经济规模领先各国。2019年,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以5.2万亿美元,位居第二。
全球规模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真实性、权属、流通性、安全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其价值实现受到很大限制,区块链以其技术特性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机会让更多的商业数据价值得以释放,推动实现从"业务数据化"向"数据业务化"的转变,至此,数据才真正实现了"石油"的价值。
区块链技术可以保障数据数据所有方权益,做到数据源可管控、数据使用可审计、数据计算隐私保护,可以有效解决数据孤岛等问题;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任何环节数据变动都留下痕迹,确保数据不会被轻易篡改,从技术上突破传统行业信息不透明、易篡改、安全性差等弊端。
加密数字资产迎来爆发的原因:
分布式金融(DeFi)的快速兴起,成为拉动加密数字资产发展的内在因素之一;专业投资机构不断布局,加密数字资产投资渠道不断拓宽;各国对加密数字资产的监管政策日益明确,相关技术及业务创新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加密数字资产
分布式金融
DeFi全称Decentralized Finance,译为"分布式金融"或"开放金融"。DeFi是指基于以太坊等公链,通过智能合约构建的去中心化金融协议(产品/服务)。这类金融活动不依赖传统的中心化金融机构,具有无准入、可组合、全球化和公开透明等特点。DeFi在2020年迎来爆发,并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DeFi锁仓价值2020年从8.5亿美元激增至175.6亿美元,涨幅高达1965.88%,应用领域涉及借贷、稳定币、去中心化交易所(DEX)、衍生品、保险等。流动性挖矿是2020年推动DeFi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流动性挖矿指通过为DeFi项目提供流动性而获得收益(治理通证、交易费等)的过程,本质是一种通证分发和激励机制。尽管仍存在安全性、合规性等挑战,但DeFi在减少交易中间环节、降低金融准入门槛、提升业务透明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作为技术驱动型的新金融模式,DeFi开放、可信、公平的业务理念和保护用户数据的服务意识也影响和改变着传统金融市场。加密货币监管
加密货币监管
数字人民币
数字人民币
据01区块链、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推出CBDC的国家多为非主要经济体,如厄瓜多尔、乌拉圭、塞加内尔、委内瑞拉、马绍尔群岛、巴哈马等。其中厄瓜多尔和乌拉圭的CBDC项目已停止运行。另有正在进行CBDC项目内测的国家包括新加坡、乌克兰、土耳其、瑞典、韩国、法国等。
全球CBDC
从全球范围来看,2019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8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比重已经达到41.5%。其中,产业数字化占全球数字经济的比重达到84.3%,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数字化程度加深,流通于经济体系中的资产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的资产类型在快速诞生并参与到经济金融活动中。
未来,基于产业数字化产生的数字资产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一类是资产数字化,即非数字资产以数字化形式的呈现。包括物权、股权、债权、其他产权和版权等实物资产或权益资产,都可能成为数字资产。另一类是数据资产化(或数据资产),基于互联网产生的交易数据、行为数据等,也正逐步成为新的资产类别。
对于加密货币产业来说,计算是该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比特币及其他基于POW共识机制的加密数字货币通过消耗能源产生算力进行竞争获取区块的记账权。
市值规模较大的数字货币往往集聚了大量算力,从整个加密货币行业来看,比特币挖矿集聚了全网最多的算力,目前全网算力约为166EH/S,而其他加密数字货币的算力与比特币相比相差甚远。
区块链网络中的矿工越多,全网算力就越大,整个区块链网络就越安全、越坚不可摧、数据越不可被篡改。
传统资本市场变革的催化剂
DeFi概念下所作的各类金融创新尝试为传统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变革做了诸多示范。 DeFi无准入限制以及无地域限制使普惠金融成为可能。Defi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存款、借贷以及还款的去中介化、去信任化以及自动化,天然地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可以说DeFi模式对传统金融业务有革命性的意义。只要业务流程合规,符合金融监管要求,持牌机构也可以把自己的资金通过DeFi协议进行运作。
为传统资本市场带来重多想象空间
STO,全称Security Token Offering,即证券型通证发行。在证券法约束以及金融监管之下,通过发行证券化通证Security Token来融资的行为。STO这种介于ICO和IPO的模式,是加密货币产业走合规化路线以谋求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实中也已有不少成功发行的案例。当然,STO的大规模普及还需要加密市场与相关监管部门的磨合,是日积月累的,尤其在发行的基础设施方面。
发展趋势
内容参考「新势力崛起:全球数字资产报告-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