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们欢度长假的第2天凌晨,全球价值投资者的朝圣大会(巴菲特股东大会)继续线上直播。
在巴菲特介绍完伯克希尔哈撒韦(巴菲特创立的保险公司,全球股价最高的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伯克希尔”)的一季报后,巴菲特与他亦师亦友的老搭档芒格,这两位老人送出了长达4小时的投资人问答环节。
问答环节的信息量极大,涉及的主题就有30多个。全程的内容简报,翻译成中文也有一万多字。我从头到尾看了两遍,精选出其中与我们切身相关的,以及对我们的投资有启示的9个主题,并附上解读:
1、长期投资最好买指数基金。大多数投资者长期投资会受益于买一只标普500指数基金,而不是某只个股,甚至包括伯克希尔公司。
推荐买指数,也不推荐买自己公司的股票,这种大师级别的谦逊,跟那些通过朋友圈制造舆论,不择手段诱导投资者买入他们公司股票的董事长们,形成鲜明的反差。
尽管能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的有华人在内,但最主要的群体还是美国人。美国的情况确实是指数的长期表现优于大多数的主动型基金,更别说个股。
我国的情况不同,长期跑赢指数的主动基金一抓一大把。所以巴菲特给的是忠告,但是所处环境不同,我们不能生搬硬套。
2、投资不仅仅是选择一个有前途的新兴行业,更复杂得多的是选择伟大的公司。
“在20世纪初,大约有2000家公司进入了汽车行业,因为投资者和企业家都期望这个行业有一个惊人的未来。2009年,只有三家汽车制造商幸存,其中两家还破产过。”这是巴菲特描述伟大公司难找的原话。
关于股市的文章,在宏观分析之下,我一直是强调行业选择,也止步于行业选择,最多也只是列出一些相关标的。尽管评论区里有很多声音表示意犹未尽,希望精确到个股和买点。
连巴菲特这么擅长挖掘伟大公司的股神,都认为选择伟大公司的难度极高,即使我阅尽整个行业的研报、电话会议和机构调研,最后选出来的个股,自问距离“伟大”也还有很远。当然我也知道,大多数投资者只是冲着短炒来的,那么只要赛道正确,随便一只相关标的都不会差到哪去。
一个比较负责任的建议,是直接买行业ETF。而如果要把择时和风格轮动的风险也减除的话,一劳永逸的方法,也是我一直倡议的正确投资姿势,就是持有优质基金。因为五星公募在选行业上是完全没问题的;而选择伟大公司的成功率、择时、持股决心,都要比我们强得多;就算是踩雷,也比我们自己炒股的伤亡低得多。
3、芒格憎恨比特币的成功,认为它“绑架了现有的货币系统,从头到尾令人作呕”。而巴菲特拒绝讨论这个话题,他不想让在场持有比特币的股东难受。
不断膨胀的货币,成就了不断增值的资产(增值速度远高于自身业绩增速)。持有股票或者基金的人,可以比别人瓜分到更多大放水放出来的新钱。
巴菲特和芒格,两人都是价值投资的代言人,他们喜欢不断膨胀的美元,这传递出一个赤裸裸的信息:价值投资并不是只看重业绩的成长,也看重(甚至是更看重)流动性造成的泡沫。
比特币的屡创新高,正因为它是一种永不膨胀的货币。如果股票以比特币计价,美股的标普500指数现在就不会涨到4000多点,而是连1000点都保不住。因为从美元去年大放水以来,比特币的价格重心已经从不到1万,涨到了5万以上。某种程度上,比特币才是衡量美元绝对币值的一把纯粹的标尺,比黄金还靠谱得多。
原本由巴菲特传世的价值投资理念,一直是强调要保留充足的现金,这样当市场错杀的时候,才有钱去抄底。
如果一年前巴菲特把现金换成比特币,代替以往现金的储备地位,那么他今天能多买10倍的股票。
但他们并没有买过比特币。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芒格,也会后悔到“作呕”,也会“憎恨比特币的成功”。
4、去年卖出一些苹果股票“可能是个错误”,目前持股比例5.3%已经是很高的市场安全水平。
麒麟芯片彻底断货前的一个季度,华为刚好取代苹果成为全球手机市占率第一。但是没撑过第二个季度,就被特朗普以一国之力改变了挺进的格局。
显然,巴菲特去年的操作是很理性的。市占率第一不保,果断减仓,不心存侥幸,这是优秀的基金经理素质。只是同样作为商人的他,也没想到特朗普能不要脸到那种程度。也没想到我国的一家公司,就能逼到美国要倾一国之力,才能抢回市场份额。
巴菲特对自己的决策一向是极少后悔(虽然股东大会上只是由芒格来表示后悔),从这位拥有70年资历的股神眼里,我们能看到苹果在手机市场已无威胁,能凭借垄断地位,继续保持高成长。而且目前超过2万亿美元的估值,还不算高。
5、在2020年已经往新能源领域加码300亿,实现去碳化目标,2050年前关闭所有火电厂。
世人眼里,巴菲特只喜欢不受政策和周期影响的弱周期行业,这种投资观念一度成为美谈,甚至成为了教条。现在他亲口表示,他非常重视战略性的政策。
这让我们看到,这位90岁的老人还是“活”的。相比之下,很多人还正值壮年,就把价值投资当成教条一样,往“死”里用:认为除了食品饮料和银行,就没有价值投资可言;认为“看不懂的行业就不做”。
对于战略性的新兴行业,如果还把“看不懂”当成是一种骄傲,那是要被时代淘汰的。
巴菲特对新能源的投资,重点还体现在基建上。伯克希尔在基建设施上的投资,高于所有同行。
前不久还有头部大V在叫板美国基建,认为拜登只是口头说说,摆出诸如基建缺钱要加税、州府各自为政、基建实施周期长、迈出第一步都困难重重之类的理由。结果很快就被雷厉风行的加税打脸。
如果连底层的政策动机都看不懂,也就看不懂新一轮的铜价上行,甚至看不懂整个上游资源的大周期,制定出来的投资决策也注定要吃大亏。
6、伯克希尔的整体资产是在现金之外的,但是保留现金十分重要,因为这是维护股东和投资人权益的保障。
这是伯克希尔跟很多名义上的价值投资基金(不管是我国的,还是华尔街的)一个根本的不同点。保留现金不但可用于错杀时抄底,更重要的是,应付市场错杀时,客户的恐慌性赎回压力。
即使是混合型基金,只要股市稍热,就一窝蜂的把仓位加到80%以上。稍纵深一点的调整出现,就被客户的恐慌性赎回,逼得即使是坚定看好的价值股,也不得不斩仓。最后还把自己的失败归因到客户的非理性。这种情况很常见,就春节后的那一波急跌,我们就能亲身体会到。
巴菲特最后致辞说到,“我们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希望投资人失望,这是我们最核心的一点”。这是一种责任感,是一种态度。比起具体的投资方法,这更值得我国多如牛毛的基金经理们学习。
7、零利率的大背景下,高科技的估值并不疯狂。
上周四,美国财政部拍卖了400亿美元的短债,但中标利率为0。
我们之前看到刷屏的美债,泛指美国的十年期国债,是超长期国债,所以看着好像还不太烂,还有1.6%的收益率。但中短期的美债都还被按在地板上摩擦,整个零利率的环境还要萦绕美国很长一段时间。
美国的十债收益率在2月份一反弹,就有一些媒体大V之类出来瞎吹美国可能准备加息。
在投研团队的分工里,负责选股选行业的,都是脖子以下的团队成员;而头部的大佬负责预测的是利率。相比各路神仙对美元利率的预测,我更愿意相信巴菲特,这位伯克希尔的头部大佬的判断。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巴菲特预判将来长时间保持零利率环境,那么至少也是一年以上。
机构跟我们散户不同,在他们的配置里,债券的地位跟股票是同等重要的。既然零利率环境下,短期美债收益率是零,长期美债的收益率也不到2%。那么股市收益呢?
股市的收益率等于PE的倒数。如果股市PE是20倍,那么长期投资的年化收益率就是5%;如果涨到30倍PE,年化收益率还有3.3%。即使涨到40倍PE,年化收益率还有2.5%。
屡创新高、相比疫情低点已经翻倍的标普500,目前PE也只有36倍。所以业内说美股不贵,主因不是美企的盈利能力有多强,而是美国的利率足够低。
有人可能会问,股市的风险比债市高啊,这不要求有更高的收益率,作为风险补偿吗?确实,所以机构都选择往业绩高确定性的白马股扎堆,A股抱团,美股同样在抱团。区别只在于美国的宽松还看不到头,所以抱团股不灭。
美国高科技的估值可以疯狂,凭什么A股的科技股就疯狂不起来呢?
A股的科技股,目前是由国内流动性决定。反观一些意淫我国放水比美国厉害的观点,看看两地科技股的差异就知道事实了。
为什么抱团股取决于全球流动性,而科技股只能看国内流动性的脸色呢?因为抱团股大多是外资参与程度很高的核心资产,定价的主导权在外资手里。外资目前也不敢过早看好中国的科技股,但是布局力度在这两年是明显逐步提高的。而其中布局最大的科技行业,是半导体。
8、疫情复苏期间,已经看到严重的通胀:“我们在涨价,别人也在涨价,而且涨价正在被接受”。
大放水,必然的结果是,大家(特别是年轻人)都会变有钱,通胀是早晚的事情,区别只取决于传导速度的快慢。
白宫直接给公民发钱,以美国人那么向往自由(慵懒)的调性,生活无忧了谁还去干活?没人愿意干活,企业就要出更高的工资去请人,产品也要卖得更贵,来弥补成本。这个过程是必然的,但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里先科普一个概念——政策的博弈性:政策从制定和宣布,到完全实施,是有时滞的。而针对新政带来的改变,人们会马上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调整,通俗点说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调整几乎是没有时滞的。而且这些反应往往是会削弱政策的预期效果。
例如美国大放水,本意是用需求拉动供给,但需求端都还没完全激活,供给端就先涨价了。
成熟的国家都深谙这种博弈性,所以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就把“下有对策”的影响也考虑在内。
继续以美国大放水为例:考虑到供给端会先涨价,那么放水力度就要比模型测算结果来得更大,让需求端更有钱,买得起涨价的上游资源。而供给端看到了更大的放水力度,那么上游资源涨价也会更凶狠。把这层因素考虑进去的政策,实际放水力度就更大……
多层迭代嵌套之后,原本放水1万亿能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可能就放了10万亿——一个当时大家看起来都无法理解的疯狂力度的放水,就是这么来的。
白宫希望以需求拉动供给,这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但看懂政策目标的上游供给端,采取的反应是一蹴即就的,所以经济还没复苏,上游资源就先涨价。谁让你白宫无底线拯救企业,让中下游企业都更有钱了呢?
引用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的原话,“现在在美国造一所房子,一天一个价,钢铁和原材料都还在涨价,而美国人口袋里有钱,不在于付出更多”。
如果还有比上游资源涨价反应更快、更一蹴即就的,那就是作为核心资产的所在、同时也作为普通人能直接瓜分放水红利的唯一渠道的股市。
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说,“与我们这一代人相比,千禧一代会有大把的好时光能够赚到钱”。具体指的,就是这一代年轻人正赶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红利期。
9、虽仍然钟爱银行股,但持仓比例不会超过10%,去年就抛售了很多。不是因为对银行业缺乏信心,而是避免过于偏重于某一领域。
“不是缺乏信心”,这其实是一种很委婉的表达。因为但凡学习过巴菲特的人都知道,他对大消费和银行业是情有独钟的。现在虽然“不是缺乏信心”,但已不再是“情有独钟”。
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可能还没什么感受,但美国人的感受就非常明显:虽然特朗普及时对支付宝和微信采取无理阻扰,但使用过微信、支付宝的美国人,都已经发现信用卡太麻烦太落后,特别是疫情时期对无接触支付的需求,让他们有更深的体会。
银行的支付功能,这项原本代表着银行业垄断权的一部分,正在不可逆地被支付宝和微信侵蚀。巴菲特选股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企业具备垄断权——不管是行政垄断,还是经济性垄断(例如苹果)、行业垄断(例如银行业)。垄断权被侵蚀,意味着企业的护城河被填窄,成长能力打折。
这一期就聊到这吧。有疑问或者指正的,都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