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永菲 冉学东 北京报道
4月的加密行情暴涨暴跌似乎成为了常态,4月14日比特币达到64843美元/枚,刷新历史高点,4月23日经历暴跌最低达到47000美元/枚,目前比特币行情走势为震荡上行,现报57930美元;就在比特币“休养生息”的半个月时间里,各种山寨币轮番暴涨,使得比特币总市值占比一度跌破50%,其中以太坊(ETH)、狗狗币(DOGE)以及近日暴涨的以太经典(ETC)最为出彩。
截至发文,以太坊价格报3539.47美元/枚,最高突破3600美元/枚,自年初至今,以太坊累计涨幅达389%,5月以来涨幅也已经超过了30%;狗狗币现报0.73美元,4月以来上涨幅度达到1117%;而被称为“末日战车”的以太经典5月7日一度拉升至180美元/枚,5月以来上涨幅度超过190%。
据加密市场数据网站CoinmarketCap显示,加密资产总市值从去年年底的7500亿美元左右飞涨至如今的超2.4万亿美元。5月7日,加密市场24小时交易金额一度达到2910亿美元(约1.883万亿人民币),其中仅加密交易平台币安现货及衍生品24小时交易金额就一度达到1682亿美元(约1.086万亿人民币)。
比特币主导地位难被撼动
而以太坊等老牌的主流山寨币价格连连创新高,似乎涨势还在继续;2021年以来加密市值排行前十不断洗牌,只有比特币与以太坊的地位岿然不动;以太坊市值迎来高光时刻,据Asset Dash数据显示,以太坊当前市值约为4104.34亿美元,位列全球资产市值榜17位,超越沃尔玛,逼近三星和强生,目前占加密总市值17%。当下比特币光芒暂时被压制,比特币主导地位能否被撼动呢?
欧易OKEx研究院首席研究院William认为,首先,区块链网络不同于普通的网络。在普通网络上,大部分价值会集中在应用层(如亚马逊,Facebook),但网络协议层却难以捕获价值(如TCP/IP协议);而区块链网络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大部分价值都集中的网络协议层(如以太坊网络),少部分价值分布在应用层(分布式应用)。
主要原因在于区块链网络协议层发行的加密数字货币以太币(ETH)是一切分布式应用运用正常运行的基础(作为Gas燃料费、质押品、投融资)。以分布式金融为例,目前90%的DeFi都集中在以太坊网络中。自去年6月DeFi应用开始爆发以来,DeFi协议的锁仓价值(ETH锁仓量)呈指数型增长,DeFi的繁荣直接带动了ETH的市场需求,推动ETH价格的高涨;其次,加拿大多伦多证交所在4月末上线了三支以太坊ETF,为传统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合规的资金进入通道;欧洲投资银行也传出消息将在以太坊上发行数字债券,这些都是推动以太坊上涨的直接原因。
不过对于以太坊是否有机会与比特币平起平坐甚至超越比特币,William认为,比特币可视为加密数字货币领域的“茅台”,经过近半年的比特币牛市,目前由于比特币价格高昂,导致价格基数过大,资金现在进入很难取得高收益,所以大部分资金都持观望态度,只要比特币价格下跌,就会进行补仓,这也是近期比特币价格持续震荡的原因之一。相较于比特币,其他优质的加密数字货币尚处于“价格洼地”,例如以太坊,至少要涨到4000-5000美元才能达到与比特币类似的水平;同样地,还有被马斯克“带货喊单”的狗狗币,老牌大区块币种BCH等,都被市场资金所追逐。不过比特币的主导地位很难被撼动,目前加密货币市场处于牛市阶段,所以各种山寨币普遍上涨,进而拉低了比特币的市场份额,未来市场进入熊市阶段,比特币的市场份额又会提高。
监管政策似乎难抵加密热潮
随着国家以及银行机构对加密货币涉嫌更容易被用来“洗黑钱”的顾虑,各国的加密交易环境似乎正在恶化。据不完全统计,为防范虚拟货币洗钱风险,早在2014年已经有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禁止使用其银行卡进行虚拟货币交易,交易虚拟货币被“冻卡”也成为业内的常态。
中国人民银行对比特币始终持审慎态度。央行此前发布的《通知》已明确: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从性质上看,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通知》还提到,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
此前《华夏时报》曾报道,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分论坛上,谈及加密货币的监管问题,中国央行副行长李波回应称,比特币、稳定币是加密资产,加密资产是投资的选项,它本身不是货币,是另类投资,加密资产将来应该会发挥作用,它是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或者是替代性投资。把它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很多国家包括中国也正在研究,也就是对于这样一种投资方式应该有怎样的监管环境,虽然这个监管规则是最低的监管规则,但是仍然要有监管规则。要确保对于这类资产的投机不会造成严重的金融风险,这是必须要做到的,对于加密货币的监管中国仍保持目前的监管规则。将来任何稳定币如果希望成为广泛使用的支付工具,需要接受更加的严格监管,就像银行或准银行金融机构一样受到严格监管。
本报记者注意到,不仅仅是中国,全球许多国家的银行对于交易加密货币都相对抵触,如丹麦最大银行丹斯克银行早在2018年就宣布禁止加密货币交易,对加密货币持消极态度。尽管一些银行正在积极接受加密货币这股新浪潮,但是还是非常谨慎。例如,最近几周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纽约梅隆银行等在内的一些金融机构已开始向其客户提供加密服务。
而相对中立的一些金融机构正在研究官网加密货币这一新兴事物,如花旗银行外汇交易全球负责人伊泰•塔赫曼Itay Tuchman对外称,自去年8月以来,花旗银行已看到大客户对比特币的兴趣,但是目前尚未针对是否为客户提供加密货币相关服务作出决定,不过交易、托管和融资都在考虑之中。“我们不应做任何不安全和不健康的事情。当我们有信心能够打造出有利于客户、监管机构能够支持的产品时,我们就会进入加密货币市场。”Tuchman表示。
一位加密企业创始人向本报记者感叹:“尽管各国政府以及大型银行机构在纷纷展现对比特币以及其他虚拟货币的态度,尽管有许多消极的态度,但是区块链、加密生态以及加密货币仍以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向前发展,正如哲学所说,新兴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大部分人的认知是有滞后性的。”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