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目前的移动支付暂时还只是在中国国内范围的大力推行,虽说也扩展到了国际的零售范畴,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还是现金支付和银行转账更为便捷。
其次,作为新的货币形式,完全覆盖现有的现金使用场景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例如不善于使用电子产品的银发族,排斥智能终端设备使用的人群等。
因此目前纸币的需求在我国仍然是刚性需求。且现阶段的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不会依靠行政强制而是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按需兑换,因此只要有使用纸币的场景和需求,人民银行就会继续发行纸币。
在可预见的未来,数字人民币和纸币将会长期并存。但不可否认的是,数字人民币的出现一定会影响纸币的发行和交易总额。
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第三方支付依然有存在的意义。数字人民币APP进行支付将成为电子化支付的重要补充,给民众提供更为丰富的支付工具选择,覆盖更多的支付场景。并且数字人民币为非营利性,其主旨在于使社会效益最大化,第三方支付属于运营机构,两者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在可预见的未来,数字人民币、第三方电子支付也将长期共存。首先,这两种支付方式其实对于民众来说体验感区别不大,现有的支付习惯已经养成,微信和支付宝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市占已超94%,若想短时间内完全取代可能性较小。
其次,相比于数字人民币APP聚焦支付功能,第三方支付平台不仅是具有支付功能,还有借钱功能、理财、城市生活服务等整个生态,早已成为国民数字化生活的“基础设施”,这些附加功能的强大吸引力也奠定了其存在的价值,决定了其不会被取代。在遥远的未来,数字人民币是否会取代纸币和第三方支付工具,会是一个漫长的市场抉择的过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