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概念真假难辨 监管机构出手拷问成色


●本报记者于蒙蒙

近期数字货币概念大火。亚联发展因在互动易平台披露旗下企业与银行合作向客户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一举引爆市场情绪,公司连续收获四个涨停板。几乎同一时间,*ST聚龙、旗天科技、楚天龙股价也纷纷走高。

面对突如其来的股价异动,监管机构出面关注是否有公司在动“歪脑筋”,关注事项涵盖数字人民币业务对公司业绩影响,以及是否存在主动迎合市场热点、炒作公司股价的情形。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数字人民币在今年加速推进落地应用,六大国有银行3月开始推广数字人民币货币钱包,近期支付宝也对部分用户新增数字人民币模块。业内人士指出,数字人民币落地对发行、分发、流通三大环节构成利好,涉及领域涵盖数字加密、网络安全、核心系统、数字货币钱包、ATM和POS机等支付终端。

点燃市场热情

今年数字人民币应用加速落地。2月,北京启动“数字王府井冰雪购物节”数字人民币红包预约活动,面向在京个人发放1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随后,全国其他城市也开启了不同程度的测试,试点的金额规模变得更大、使用范围更广。3月,六大国有银行开始推广数字人民币货币钱包。在此助推下,市场情绪被点燃了。

3月30日以来,旗天科技股价由3.38元/股上涨至8.88元/股,股价走高被指与数字人民币有关。旗天科技今年4月通过公众号披露,旗天科技旗下小旗欧飞成功签约某国有大行,启动数字人民币相关合作业务。

5月6日,亚联发展在“互动易”平台回复投资者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开店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开店宝科技”)的全资下属公司开店宝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于2021年4月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简称“中国邮储上海分行”)合作,对“上海新世界城”客户发放每份金额为单个150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总名额3333个。公司股价自5月6日起连续四个交易日涨停。

新大陆5月11日晚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亚大公司以自有资金设立子公司亚大数科公司,将专注于数字人民币的生态建设支撑及运营服务等业务。

也有公司一直低调,但挡不住投资者的热情。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以来,投资者反复询问御银股份数字人民币业务进展及是否与央行合作等,御银股份对此以合规为由未进行公开回应。但这并不妨碍市场对其追逐,御银股份3月23日以来累计涨幅高达95%。

关注是否有炒作公司股价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公司股价持续异动的背后,减持动作如影随形,监管机构也在观察其中的炒作风险。

部分公司基本面存在风险。因2020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聚龙股份4月30日开市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聚龙”。*ST聚龙近期披露,公司控股股东安吉聚龙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柳永诠、周素芹质押给招商资管的部分股票被强制平仓导致被动减持,减持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的0.51%。

旗天科技股东近期连续披露减持动作。4月30日,股东民生证券旗天科技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在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而在5月10日晚的公告中,第一大股东费铮翔和上海圳远计划分别减持不超过1%和0.8%。

深交所对旗天科技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小旗欧飞与公司当前主营业务的关系、目前的进展及产生的收入及利润,是否对公司2021年及以后年度业绩产生重大影响。此外,还要求公司自查包括持股5%以上大股东、董监高成员在内各方在最近六个月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况,上述各方是否有减持计划。

针对亚联发展,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开店宝科技与中国邮储上海分行的具体合作内容,相关合作对开店宝科技经营业绩的影响,并结合开店宝科技2020年经营情况。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近期多份关注函发现,监管机构普遍关心上市公司在互动易的相关回复是否客观、真实、准确、公平地介绍和反映公司的实际情况,是否存在主动迎合市场热点、炒作公司股价的情形。

多个领域可望受益

业内人士指出,国家推出数字人民币的原因主要是顺应数字时代发展、应对“私人货币”挑战、提升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

资料显示,央行数字人民币是纸币人民币的替代支付工具、是电子化人民币的一种。在数字经济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使用央行数字人民币相比使用现金和银行卡均更为便捷,相比第三方支付,央行数字人民币具有法币地位,即在中国境内个人、企业、机构均不可拒绝接受央行数字人民币,且背后是国家信用;另外央行数字人民币可实现双离线支付,即双方在无网络状态下亦可进行支付。

对于受益领域,国泰君安研报认为,数字人民币落地对产业链三大环节构成利好。发行环节以央行为主体,利好数字加密和网络安全领域;分发环节商业银行为主体,银行IT行业最为受益,包括核心系统、数字货币钱包等领域;流通环节旨在推进数字货币在商家和个人间的流通,ATM、POS机等支付终端领域受益,支付市场的竞争也使得深耕线下收单的支付公司迎来机会。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