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量子计算机入侵比特币钱包的情况可能发生

MacKenzie Sigalos@KENZIESIGALOS


https://www.cnbc.com/2021/06/10/long-term-crypto-threat-quantum-computers-hacking-bitcoin-wallets.html


关键点


在十年内,量子计算机预计将能够入侵手机、银行账户、电子邮件地址和比特币钱包。


加密货币挖矿专家马拉松数字控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弗雷德-泰尔说:“美国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NIST)一直在为未来的加密工作制定一个新的标准,该标准是抗量子的。”



用量子计算机入侵比特币钱包的情况可能发生

英特尔公司的17量子比特的测试量子芯片。


斯蒂芬-托马斯今年真的可以使用量子计算机。


这位德国出生的程序员和加密货币交易员忘记了解锁他的数字钱包的密码,这个钱包里有7,002个比特币,现在价值2.65亿美元。量子计算机将比传统计算机快几百万倍,本可以轻松帮助他破解密码。


尽管量子计算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政府和微软、谷歌等私营部门公司正在努力使其成为现实。十年内,量子计算机可能强大到足以打破保护手机、银行账户、电子邮件地址和--是的--比特币钱包的加密安全。


加密货币挖矿专家马拉松数字控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弗雷德-泰尔说:“如果你今天有一台量子计算机,而你是一个国家赞助商--例如中国--很可能在大约八年内,你可以破解区块链上的钱包。”


这正是世界各地的密码学家竞相建立一个抗量子加密协议的原因。


量子黑客攻击


现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在运行一种叫做非对称密码学的东西,其中个人使用私人和公共密钥对来访问电子邮件和加密货币钱包等东西。


泰尔说:”每一个金融机构,你手机上的每一次登录--都是基于非对称密码学的,这很容易被量子计算机入侵。“泰尔是欧洲最大的密码学公司之一Utimaco的前董事,该公司曾与微软、谷歌和其他公司合作开发后量子加密技术。


公私钥对让用户使用他们的私钥产生一个数字签名,可以被任何拥有相应公钥的人验证。


在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情况下,这种数字签名被称为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它确保比特币只能由合法的所有者花费。


理论上,有人利用量子计算机可以逆向设计你的私钥,伪造你的数字签名,并随后清空你的比特币钱包。


“如果我是在贩卖恐惧......。我会告诉你,第一批被量子计算机破解的数字签名类型是椭圆曲线,就像我们今天使用的那样,用于比特币钱包。”前Utimaco首席技术官和量子计算领域的顶级专家之一Thorsten Groetker说。


他说:“但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这就会发生。”


强化比特币钱包


加密货币专家告诉CNBC,他们并不完全担心量子黑客对比特币钱包的攻击,有几个不同的原因。


Castle Island Ventures的创始合伙人Nic Carter指出,量子破解将是逐步的,而不是突然的。


他说:“如果量子计算达到成熟和复杂的阶段,开始威胁到我们的核心密码基元,我们会有很多预兆。"这不会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


还有一个事实是,社区知道它正在到来,研究人员已经在建立量子安全密码学。


泰尔说:“美国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NIST)一直在为未来的加密技术制定新的标准,该标准是抗量子的。”


NIST现在正在进行这一选择过程,挑选最佳候选算法,并对其进行标准化。


“这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有一个技术解决方案,” 格罗特克说:“有新的和安全的数字签名算法。... 你将有多年的时间将你的资金从一个账户迁移到另一个账户。”


格罗特克说,他预计第一个标准的量子安全加密算法将在2024年出现,正如他所说,这仍然是在我们看到能够打破比特币加密技术的量子计算机之前。


格罗特克说,一旦新的标准化的后量子安全密码学被建立起来,大规模迁移的过程就会开始。"他说:“每个拥有比特币或以太坊的人都会把[他们的]资金从用旧式密钥担保的数字身份转移到用新式密钥担保的新钱包,或新账户,这将是安全的。”


然而,这种安全的升级需要用户主动出击。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法币账户通过银行集中管理,这个过程可能比要求分散的加密货币持有者网络单独更新他们的系统要容易。


“不是每个人,无论需要多长时间,都会及时转移他们的资金,”格罗特克说:“不可避免的是,会有一些用户忘记了他们的密码,或许是在没有分享他们的钥匙的情况下去世了。”


“会有一些钱包......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因为他们使用的是较弱的密钥。”


但是,有办法处理这种安全升级失败的情况。例如,一个组织可以锁定所有仍在使用旧式密码学的账户,并给所有者提供一些访问方式。这里的权衡是,当用户去取回他们的余额时,将失去匿名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