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下,财资管理的全要素和全流程的数字化


关注“财资一家”微信公众号(微信ID:TreasuryChina),获取更多财资知识。

数字化时代下,财资管理的全要素和全流程的数字化

数字化时代,财资管理要从单一的“财务价值”定位转型为涵盖“财务价值”“经营价值”和“战略价值”的复合型价值定位。普华永道2019全球司库对标调研报告显示,司库的职能正在转变为更广泛组织的战略顾问角色,即专注于传统职能之外的价值增值活动,如营运资本管理和并购支持。尽管司库的职能范围在不断扩展,其核心职责仍然是现金流预测和融资管理和货币风险(图1)。


数字化时代下,财资管理的全要素和全流程的数字化

图1 财资管理的关键职能和业务场景 来源:普华永道

随着财资管理的全要素和全流程的数字化,尤其是未来随着区块链、大数据等颠覆性技术的深入应用,彻底颠覆了原有的财资管理模式和业务场景。这也为数字财资的未来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1.数字账户是数字财资的神经元和神经末梢(闭环)。

数字账户是基于数字身份(Digital ID)的一套账簿体系和画像体系。区别于传统的银行账户,数字账户涵盖了除银行账户之外的平台会员账户、链条交易账户等,是借助统一账户和协同账户的理念,建立包括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所有企业信息的一整套数字账户体系。

通过数字账户,企业可获得唯一数字身份,不仅可以管理其高频应用的各类账户支付体系,有效管理资金流;还可以获得物联网、大数据建立的经营管理信息流、物流等非金融信息,多维刻画账户画像。

数字账户体系可以看作是企业的互联网ID,与目前非常热门的开放银行趋势快速匹配,而且数字账户是从用户视角出发,通过统一入口,企业可以随时随地调用一系列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平台之间也可以通过数字账户体系实现信息开放互通,在生产经营方面实现具体合作。未来这套数字账户体系有望在中小微企业之间构建一个数字生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找客户、找原料、找渠道等诉求,都可以通过这个数字ID实现快速匹配,从而进一步降低数字鸿沟,提升社会经济运行效率。

2.数字资产是数字财资的新型血液(对象)。

简单来说,财资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钱”和“物”。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进步,交易形式日益多元化,“钱”的表现形式也愈发丰富。比如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应收账款、信用证等,都在交易中承担过“钱”的角色,这些交易中的标的,都可以将之统称为“数字契约”——一种区别于传统契约的电子化的新型密钥和代码,记录全交易过程的各个要素。而“钱”的本源表现形式——纸币——也迎来了数字化变革期。随着Facebook宣布发布加密货币天秤币(Libra),“数字货币”突现在大众视野。2019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中国人民银行从2014年就开始研究数字货币,已取得了积极进展。人民银行把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结合起来,将推出一揽子计划,目标是替代一部分现金。国际清算银行称,迄今为止,全球至少有17个国家的政府在探索使用央行的数字货币,包括冰岛、挪威、巴西和以色列等国。当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体系构建起来,“钱”的数字化进程将进入新的阶段。

与此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的固定资产数字化也更加便捷。企业资产的一个重要部分——库存,将被纳入数字化管理的范畴。根据贝恩咨询公司的一份简报,到2021年,物联网和智能分析将产生5200亿美元的收入(图2)。Gartner对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物联网正在制造业创造四种形式的财务价值,库存管理和优化正成为主要的利润来源。


数字化时代下,财资管理的全要素和全流程的数字化

图2 物联网和智能分析的收入 资料来源:贝恩咨询

3.数字信用是数字财资的造血干细胞(基石)。

信用管理是财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用在获取融资、促成交易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采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搭建一个互信的交易环境。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有效保障链上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而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征,又可以避免信息集中在银行或者强信用中介手中。

数字化时代,行为即数据,数据即信用,信用即货币。随着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企业信用的载体已经从实物转移至订单、产能,甚至是商业模式上,从而影响企业融资活动,成为财资交易的基石。

更多关于数字财资的内容请点:

数据赋能:数字能力和数据治理成为数字财资的发动机

“数据+算法+场景”赋能,构建数字财资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支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