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商品现货仓单资产转化为数字资产
“前海仓单”建设成果由港交所集团在国内设立的唯一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发布。
该创新项目采用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为仓单注册、管理、流转、融资、保险等各个环节提供核心风控技术,将传统的商品现货仓单资产转化为优质安全、流动性好且符合银行融资要求的标准化数字资产,实现商品现货全生命周期的透明化及可追溯。
能够实现“三大利好”:
一是有利于完善我国仓单体系,为商品要素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有利于提升仓储物流标准化程度,能够充分利用前海先行先试的创新机制和政策优势,发挥交易平台的公信力及行业影响力,通过标准化、数字化树立仓单流转和融资的前海标准。
三是有利于打通仓单融资通道,能够通过应用物联网及区块链技术提高存货及仓单的风控水平,保证仓单所对应货物的真实性及唯一性,帮助中小企业以低本高效方式取得供应链金融服务。目前,“前海仓单”质押已经获得上海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认可,合计授信30亿元。
与此同时,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依托“前海仓单”出台多个行业标准,成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项目,并获得2021中国产业区块链十佳案例奖项。
目前,已有超过680家企业接入“前海仓单”体系,覆盖有色金属、能源、建材等行业。
推动建立跨境信用标准体系
“前海方案”要求,前海要“创建信用经济试验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开展广东省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试点方案》也提出,前海要“健全信用标准规范体系,在征信、信用评级、信用管理等领域,探索建立符合国际通行惯例的标准规范体系”。因此,结合前海立足深港合作的战略定位,推动跨境信用标准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活动发布的《基于跨境活动的企业信用报告格式规范》,是另一项重大创新成果。该项目从容易达成共识的企业信用报告格式规范入手,逐步探索和建立境内外信用服务机构的信用共建机制,是跨境信用建设的起点和突破口,是建立跨境信用标准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前海管理局称,该规范具有“三大优势”:
一是需求驱动,通过推动深港信用服务机构基于跨境信用互认痛点难点开展信用标准的研制,增强标准的适用性;二是标准先行,通过创建不同国家和地区信用服务机构的信用转化标准,增强各地区信用报告的可读性;三是创新发展,通过引导香港信用服务机构参与标准研制,借助香港信用服务机构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增强信用报告转化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记者】张玮
【作者】 张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