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1月比特币开始正式“发行”,至今仅有短短10来年,作为一串毫无使用价值的数字串,居然能搅动全球几万亿美元的快速流动和瞬间消失。
经过几轮的暴涨暴跌,已经有越来越多普通百姓进入这一原本非常小众的市场,但是人们对于“加密货币到底是什么”的认识依然南辕北辙,使其成为投资市场的一枝奇葩。
最初的创造者中本聪说,比特币是一门关于货币的实验。追随中本聪的信仰者们认为,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可以对冲法币风险的完美货币形式。
更多支持者则将比特币视为新时代的线上黄金,不仅可以避险并进行价值存贮,用于流通还比黄金更为便捷。
还有支持者提出,加密货币将在未来的元宇宙中发挥巨大作用,成为web 3中的重要因素。
当然,反对者的声音更为简单直接,比特币就是击鼓传花式骗局,毫无价值,价格应该归零。而且在反对者中颇有一些重量级人物,包括价值投资的代表股神巴菲特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
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比较一致的看法在于加密货币本身并没有什么“使用价值”,其交易价格的背后是人们的“共识”。
市场经过多轮暴涨暴跌,在最新一轮的崩盘之下,比特币价格仍然在2万美金上下徘徊,“归零风险”论似乎越来越缺少支撑。但对于一个市场而言,10多年的时间段仍然过于短暂。
不过,围绕比特币的两大炒作神话已经确定被戳破:
1,“稀缺性”神话
比特币的稀缺性是早期市场炒作的一大卖点。比特币是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其总数量有上限,因此被认为具有极强的稀缺性。
在各大央行启动印钞机大放水的时代,比特币这一特点显得极为宝贵,成为拥趸者的一大看涨逻辑。
可以看出,比特币的搭建框架借鉴了金本位的思路,黄金的避险及抗通胀作用就主要源于其总量的稀缺性。
但是此轮比特币的大涨大跌可以看出,尽管比特币的总量有上限,但是会有多种其他币种的出现,而且与黄金不同们,比特币本身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无限细分,也就意味着并不真正具备稀缺性。
不过,再回头去看,比特币的“伪稀缺性”很早之前就接连有人提出,其中还有大名鼎鼎的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lio,但也并没有阻止上一轮的火热上涨,说明稀缺性神话并不是比特币上涨的源动力。
2,“风险对冲”神话
关于比特币及其他加密货币的又一神话则是风险对冲功能。因为理论上,加密货币的走势与股票、房产等风险资产没有任何关联,加之其稀缺性,是很好的对冲通货膨胀及金融风险的工具。
但是,最新一波的下跌无情地戳破了这一神话。
美国银行新近发布的报告指出,自2021年7月以来,数据显示加密货币经常随股市波动。根据1月31日之前的180天的走势,比特币与标准普尔500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创下历史新高,与纳斯达克100指数的相关性也接近历史高位。
当加密货币市场的走势与股市走势开始高度关联,对这一新兴的物种,我们又该如何判断呢,它到底是货币,是资产,还是骗局?
“另类投机资产”
事实上,加密货币市场走势开始与传统股市高度关联是有迹可循的。从加密货币交易平台Coinbase在纳斯达克上市,到各大投行资本开始纷纷进入,并且越来越多的相关基金产品开始发行,都意味着加密货币所谓的去中心化叛逆性正在降低。
这两天,就在加密资产抛售加速的过程中,ProShares管理公司又推出了比特币空头策略ETF—BITI,成为美国首只做空比特币的ETF。这只基金的问世意味着投资者从比特币的下跌中获利变得更为简单。
从某种角度来讲,空头ETF产品的出现短期内可能加速比特币的下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加密货币圈与传统金融市场圈进一步交融,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加密货币交易也变得更为“体制化”。
早期的比特币交易,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其去中心化、流通不可追溯、不受监管等特性,在某种程度上挑战国家信用的背书,因此市场普遍认为,政策风险是其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
不曾想在短短的10来年间,围绕比特币及诸多加密货币就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以交易为核心的产业链,而且在这一产业链的多个环节都被纳入了政府监管之中。更具关注意义的是,就连美国的个人税收体系中,也开始纳入了买卖加密货币的收入。
正在逐步被“华尔街体制”收编的加密货币圈,与股票、债券、房产等传统风险投资资产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高度投机性、不可预计性、以及随之而来的高波动性,并且更易于被控盘操纵。整体看来,与艺术品投资的特点越来越接近。
我们早前一直强调的,投资一定要搞清楚收益来自哪里。对于股票市场来说,收益主要来自央行放水、企业的业绩增长以及其他投资者的亏损三大块儿。
而对加密货币产品来说,本身并没有使用价值,因此没有自身增值的可能。那么收益来源只剩下两个方向,即央行放水和其他投资者的亏损。
如此分析,最近一波加密货币的超级上涨仍然是受益于美联储开动的印钞机,通过这一轮的崩盘,又完成一轮财富大挪移。如果非要入这一毫无基本面可言的纯投机市场,需要牢记的一点还是认赌服输。
任何危机中都暗藏机遇。与加密货币的投机性不同,区块链技术,却是从技术层面颠覆未来资产管理方式的大势所趋,二者绝不能混为一谈。哪怕加密货币崩盘,区块链技术在认证、溯源、防伪、征信等多个领域的应用都将日趋主流化。投资者们千万不可因为加密货币的崩盘而看不到区块链技术的巨大潜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