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了半天NFT,我怕了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 | 陈百万

最初知道NFT,是在今年2月,Daft Punk宣布解散的时候。当时有一则消息说,Daft Punk刚宣布解散,林赛·罗韩(Lindsay Lohan)就在网上卖Daft Punk主题的NFT,赚了1.5万美元。

随后,音乐人Grimes和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小两口出场,市场更热闹了。


玩了半天NFT,我怕了

Grimes的数字画作NFT在25分钟内卖出了580万美元,她男朋友伊隆·马斯克接着宣布要以NFT的形式出售自己的一首歌,尽管他最终取消了出售,但众所周知,“火星哥”的“带货”能力,杠杠的。

同期,Kings of Leon乐队的新专辑《When You See Yourself》也尝试发布了NFT,赚了200万美元。

到底什么是NFT?虽然读了不少文章,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实操一下,把流程走一遍,这样可能更有助于理解。

于是,我把自己去年写的一首歌发布到了目前最火的NFT平台OpenSea上。因为第一次实操,花了不少时间,小半天吧,感受居然是,有点害怕

NFT,我来了!

4月8日,我在OpenSea上以NFT形式发布了一首歌,是我去年为新观微博粉丝破百万写的歌曲,《百万》。


玩了半天NFT,我怕了

我并不觉得这是一首值得一提的作品,之所以选择发这个,对我来说,是一种纪念,它是我生平写的第一首歌,自己创作、自己录音、自己做MV,而且,写出了我这些年来的心路历程,我想把它放到区块链上,作为人生一个永恒的路标。

之前读过一些关于区块链和NFT的文章,其中有一个观点很吸引我:NFT的价值,不在于作品本身,而在于,历史。

比如,“彩虹猫”(Nyan Cat)Gif的NFT卖出了60万美元,这个Gif本身值那么多钱吗?根本不值,人们买它的NFT是为了拥有一段历史。


玩了半天NFT,我怕了

或许,对于买家而言,作为互联网上一个著名的MEME,由原作者验证并出售的“彩虹猫NFT”代表的一段历史。

作者的验证是对一段历史的锚定,NFT出售之后,“历史”由此开始流通起来,并且,可以通过NFT上存储的信息,追溯它的过往。买家花60万美元,买的是一段历史,而不是一个Gif。

这段历史会随着NFT的不断流通而持续升值,而且,我们还可以很容易的借助NFT内含的信息追根溯源。

虽然我个人的历史微不足道,但我也想通过发布NFT的方式,让自己的历史定格在区块链上,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吧。

一入NFT深似海

发布NFT的流程并不复杂,但因为我是首次实操,踩几个坑是难免的。


玩了半天NFT,我怕了

首先,发布NFT不是免费的,你需要先支付一些代币才能发布。因为NFT平台主要是基于以太坊架构的,所以通行的是ETH(以太坊或以太币)。我之前并不持有任何代币,所以,不得不先想办法买了点ETH。

很贵,1个ETH价值人民币超过1.3万,好在,我并不需要那么多,发布一个NFT,只需要0.04ETH左右,大概几十美金。

交易过程中,我发现,区块链的实用性已经比较高了,你只需要一个交易字符串,就可以在不同平台相互转账,很方便,到账时间1-2分钟。

然而,转账手续费不菲,每转一次,手续费4美元左右。转一次账,一顿饭钱就没了。

发布NFT,需要挑一个市场。为此,我看了两个市场,一个是OpenSea,一个是Rarible。它俩是目前比较大的市场。两个市场我都试了下,OpenSea更方便,Rarible更酷炫。


玩了半天NFT,我怕了

我最初把歌发Rarible,但是因为觉得封面不满意,重新做了一版,就把原来发布的撤掉了。没想到,撤销也是要花钱的,而且,撤销花的钱跟发布花的钱一样多。

里外里,几百块人民币就这么没了……

好在,最终在OpenSea上的发布还比较顺利。

我为什么害怕了?

玩了半天NFT后,我在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网站的论坛里围观了一场关于NFT的大讨论。大家为NFT到底是什么、到底有没有价值争论不休。

有人说,NFT只是一张收据,有人说,NFT就是艺人签名,有人说,买NFT就跟收藏球星卡差不多,有人说NFT毫无意义,有人说就是金字塔骗局。

也有人说,别轻易下结论,录像带刚出来的时候,人们不也断定它不过只能用来拍毛片吗?还有一位网友说,“我完全不理解NFT到底是什么,但我提醒自己说,价值是主观的。”(想想看,有人愿意花成千上万去买一张球星卡,但很可能有人就不能理解)

整个讨论从头看到尾,没有人能说清楚,NFT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字面上说,NFT(Non-Fungible Token),是非同质化Token,非同质化的意思就是“独一无二”,不可分割,也不可取代。Token现在一般翻译成“代币”,但我觉得翻译成“令牌”更好。

在所谓的“古典互联网”里,Token就是接入一个服务的令牌或暗号,Token里所暗含的加密信息,可以验证接入者的合法性。

以Kings of Leon的NFT为例,购买了NFT,就可以凭NFT下载数字专辑、获得Kings of Leon新专辑的限量版黑胶等。


玩了半天NFT,我怕了

Kings of Leon的NFT一个卖0.035ETH(61.23美元)

虽然只是一个“令牌”,但NFT的价值却可能远高于数字专辑和黑胶。毕竟,实体物品都可以复制,但NFT不能。所以,它具有天然的稀缺性。

NFT既是获取作品的“凭证”,自身也存储着经过艺术家验证的加密信息。它既是价值媒介,也是传播媒介,它具有独立于关联物的价值。

我为什么会因此感到害怕?因为,对我来说,区块链的世界就像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我过去在互联网上所以积累的种种经验,可能都将不再适用。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目前的互联网上发布内容,是免费的,而且通常都能自主撤销。但在NFT市场里,无论发布还是撤销,都需要花钱。


玩了半天NFT,我怕了

NFT的世界

这大概就是“信息互联网”和“价值互联网”的区别。

我们现在使用的互联网,被认为是“信息互联网”,因为它是为信息流通而建,“免费”曾经是互联网发展的动力。

而作为“价值互联网”的区块链,是为价值流通准备的,在区块链上,关键操作都是算力和电力的消耗,都有成本,都要花钱,也因此,每一步都在产生价值。

理论上说,区块链可以彻底实现传播、收益和版权认证的同步完成,把作品的控制权,完全还给个人。但是,目前的区块链世界,刚刚开始建构,观念模糊,秩序混乱,就像是一个“黑暗森林”,每个人既是猎手,也是猎物。


玩了半天NFT,我怕了

信息互联网也很混乱,但好在,信息互联网上,用户有很大的试错空间,发错了,可以删除,不想花钱,也可以不花钱。但在价值互联网上,每走错一步,你很可能都会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

也难怪有艺术家抱怨说,“对于小艺术家来说,有很多要赌。艺术家被拥有更多的财富和更多的控制权所忽悠,但他们只是被用来提高加密货币投机价值和声誉的工具。

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就更害怕了。过去,我们管上网叫“冲浪”,在信息互联网上,你可以随便浪,付出的代价更多只是时间,而在区块链的世界里,探索之前,你得先准备好足够的钱——害怕的根本原因,恐怕还是因为,


玩了半天NFT,我怕了

未知带来恐惧,也带来机会。大量的追梦人、探路者和野心家正在区块链上大踏步的冲锋,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区块链时代也因此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具体。

本文结束的时候,我看到一则新闻。不久前,林赛·罗韩以NFT的形式发行了自己的回归单曲《Lullaby》,售价最终翻了5倍,价值8.5万美元。

- 全文完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