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最受关注的加密货币产业大事,莫过于历时7年终于通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审批通过的比特币ETF!目前SEC 已接受了美国资产管理公司ProShares Trust 的比特币ETF 登记 - 「ProShares比特币策略ETF」(ProShares Bitcoin Strategy ETF) ,将于今日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上市,同时,美国Nasdaq 也宣布同意加密货币资产管理公司Valkyrie 推出的比特币ETF 即将于下周上架消息(代号为BTFD)。
历时七年的比特币期货ETF 申请之路
其实早在2013年,加密货币产业中著名的Winklevoss 兄弟创立的Gemini 交易所就已经递出过比特币ETF 的申请,很可惜这几年仍然屡遭拒绝,拒绝的理由多数围绕在比特币的交易规模、流动性过小,基于保障美国投资者为由,无法提供防止欺诈和操纵的安全性等理由,即便如此,仍然不挡各家机构的频频申请,不仅申请的机构包含美国资产公司、投资集团、对冲基金、以及加密货币投资机构等,其他国家也纷纷开始有申请比特币ETF 的动作,包含加拿大Purpose 推出的Purpose Bitcoin ETF、巴西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拉丁美洲首个比特币ETF 以及法国投资管理公司Melanion Capital 先前也宣布将推出提供区块链公司和矿企风险敞口并受欧盟监管的ETF 等。
2021 重现曙光,高达12家的BTC ETF 申请
比特币ETF 于今年通过与否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关注,是因为相较于几年前的申请,今年特别多了许多传统的投资机构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纷纷进场想要分一杯羹的举动出现,光是2021年就有高达12家的金融机构申请BTC ETF,包含女股神Cathie Wood 的方舟投资管理公司(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几年前就开始申请比特币ETF 的资产管理公司VanEck、加密资产管理公司Valkyrie Investments、数字投资集团NYDIG 以及富达投信计划发行的Wise Origin Bitcoin Trust 等都在今年的申请行列之中。
申请机构越趋多元性之外,这些机构在比特币ETF 的商品设计上也出现了许多不一样的思维,如VanEck 推出的比特币策略基金Bitcoin Strategy Fund 就不会直接投资于比特币现货,而是将投资于比特币期货合约以及涉及比特币的集合投资工具和交易所交易产品(ETP),Victory Capital 的加密基金则是跟踪纳斯达克加密指数(NCI),这些改动都可以看出,在机构纷纷降低人们可能会因为只将资金投资于比特币现货所造成的波动性风险之余,一篮子商品的投资策略也能够更稳定、长期地带动加密货币整体市场的成长。
资金自从一月份开始从GBTC 大量流出的情况或许也可以说明大家对于比特币ETF 于市场上被推出的期待
先前传出首档ETF有望获准的同时,比特币也即将突破今年的前高:64,000 美元大关,连带推动加密货币总市值也突破了前高,来到2.4兆美元
比特币现货ETF 与期货ETF 的差别究竟为何
尽管目前加密货币市场已经算是正式被监管机构核可,然而仍然有一部分的民众认为,为什么这次通过的比特币会是期货ETF 而不是现货ETF? 新任的美国SEC 主席Gary Gensler 在上任前就被视为加密货币产业的友好人士,由于不同金融商品的法律定义及不同监管机构的权责划分上的差异,证券属性的衍生品如比特币期货ETF 归SEC 监管,商品本身如比特币现货则是归CFTC 监管,Bitwise Asset Management 投资长Matthew Hougan 表示「Gensler 希望既创新又平衡」,通过比特币期货ETF 算是一个过渡性的解决方案,在不排斥金融创新之下,同时又可以在不牴触其他金融机构的情形,符合监管要求,当然,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如有更多比特币期货ETF 通过,受到足够的市场验证下,自然会有批准现货ETF 的可能,同时有更多其他种类的加密货币ETF 如以太坊ETF 等。
走向合规之路,值得期待的加密货币市场
加密货币市场、区块链产业的齿轮从不停止转动,最初的比特币网路、以太坊上DeFi 热潮,几年的发展期间,从原本只能透过程序代码进入的区块链网路世界,一直演变到近年有更多对于加密货币新手友善的投资平台、交易所、理财工具、数位钱包的纷纷出现,整体产业皆朝着能够更加促使mass adoption 的愿景前进,加密货币产业也于今年开始有更多出圈的方式如NFT、GameFi 等,吸引到演艺、运动、游戏等不同大型KOL 及艺人的眼球,纷纷注入资金想要参与这一个未来或许比起其他,有着更多动能及成长空间的产业,然而如此的发展想当然也会受到监管机构更多的关切,加密货币、NFT 的分润制度是否属于证券等议题也常常浮出台面受到大众讨论,随着监管框架更加明确,我们也能期许加密货币产业在持续壮大之余也能同时有合法性,不让非法行为及负面事件扼杀未来能有的金融科技创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