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地球人相信“永远不会发生”的核大战,在美俄两国所谓“末日飞机”不约而同在各自国家上空掠过后,似乎正成为挥之不散的、越来越现实的可怕阴云。
不约而同的“末日飞行”
军用飞行追踪网站CivMilAir3月1日披露称,一架美国所谓“末日飞机”(doomsday plane)当地时间2月28日晚从位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附近的奥弗特空军基地起飞,向西北方向飞行到芝加哥附近上空后折向正东,然后稍转向东南,绕经诺福克上空后转向东南返航,整个飞行时间约四个半小时。
由于“末日飞机”的职责和使命,就是在核冲突发生时充当飞在空中的应急最高军事指挥控制中心,以便对核攻击发起国发动有效的核反击,且在此次飞行过程中,美军数架预警和电子战飞机、尤其两架用于跟踪弹道导弹轨迹的CORDO15“眼镜蛇球”专业飞机伴飞,不免引发稍懂军事常识者的普遍紧张和纷纷议论。
无独有偶,当地时间3月3日下午4时16分,据另一家飞行追踪网站FlightRadar24披露,代码“RSD980”、被称作“俄版末日飞机”的图-214VPU飞机从莫斯科伏努科沃国际机场起飞,飞行3小时41分钟后在同一机场降落,在此期间“俄版末日飞机”多次掠过莫斯科上空。
不是“总统逃命机”,而是“核大战备份司令部”
在美国“末日飞机”升空消息传出后,一些亲俄“军事博主”奔走相告,称“末日飞机”是“总统逃命机”,此时升空表明“怂了”;不到两天后“俄版末日飞机”也升空,这回轮到另一些亲美“军事博主”发出调门相似但方向相反的声音。
然而不论美版、俄版,“末日飞机”都不是用来“逃命”的——如果说用来“保命”倒言之成理,但“保命”的根本目的,却是在核大战背景下确保核大国对军事信息和军队指挥、尤其核反击能力始终不间断、不失控,并能给予对手强有力的反击。
最早执行这种“核大战空中指挥所”使命的,是美国用C-135军用运输机(这款波音生产的军用运输机后来有了一个大名鼎鼎的民用改型——波音707客机)改装的EC135C“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NEACP),自1965年起共生产了11架,全部部署在内布拉斯加州奥弗特空军基地,先后归属第38战略侦查中队(1966-1970年)、第2空中指挥和控制中队(1970年至1994年)、第7空中指挥和控制中队(1994年至退役),由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CINCSAC)总司令掌握,执行所谓“窥镜行动”(Operation Looking Glass),即确保美国战略核反击力量在任何时候都能始终听从美国总统指挥,并有效执行核反击,为此必须确保始终有一架这种飞机处于空中飞行或引擎地面空转状态。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军方认为NEACP性能不足,且“窥镜行动”存在致命缺陷,即在NEACP和总统决策层间还隔着一层关系,一旦形势紧急,NEACP和总统决策层间的通讯被切断,后者就很难及时掌握核反击手段,并及时作出应对,这在核大战背景下可谓非常危险。为此,美国军方提出研发和装备一种性能升级的“高级空中指挥所”(AACP),这种“升级版NEACP”在紧急状态下将直接搭载以总统、国防部长、参联会主席为首的美国战略指挥核心团队,以及一个完整的战略应急指挥所,可长时间留空,并在核大战业已发生、周围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始终保持对全部主要军事单位、尤其核力量不间断有效指挥。这项计划代号“4818NEACP”。
根据该计划,1973年2月,美国空军电子系统部和波音公司签署了生产两架E-4A“高级空中指挥所”的合同,7月增补了第三架。由于E-4A是在商用波音747-200B基础上改装,因此建造得相当快,第一架当年7月就交付,全部3架1974年10月均交付军方,AF编号分别为73-1676、73-1677 和 74-0787;1979年,美国军方决定订购一家升级了电子通信设备并加装卫星天线,具有抗核爆炸后核电磁脉冲能力的E-4B型,当年12月21日交付,AF编号75-0125,随后前3架E-4A也被改装为E-4B。
E-4B作为核大战背景下的“应急最高军事指挥所”,具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属性:首先,它留空时间非常长,曾创造出不加油、不间断留空35.4小时的极限纪录,由于具备一般客机不具备的空中加油能力,它在不断进行空中加油的条件下可以留空长达一周,以规避地面上可能遭到的核攻击和其它危险(由于机体庞大,每次加油都需要两架满载的KC-135加油机同时“伺候”);其次,它具备强大的核战生存能力,舷窗采用了酷似微波炉门上玻璃的防辐射、防强电磁脉冲玻璃,所有电子设备、飞行仪表都刻意使用“古色古香”的传统仪表,而不是“时髦”的“玻璃座舱”,以增强其在核大战环境下的生存能力;第三,它具有强大的指挥所功能,具备多达13种不同的通讯信道,可全天候、随时与所有战略核潜艇、核基地、重要军事单位保持联络,并通畅接收、处理纷至沓来的信息和情报,为此,E-4B上可搭载多达112名乘员,并为其提供了足以在空中“不落地”工作、生活一周的一切。
E-4服役后被编入第595指挥控制大队第1空中指挥控制中队,最初部署在马里兰州安德鲁斯空军基地,2000年EC135C退役后转移到奥弗特空军基地。由于自1989年起,“空军一号”改用两架特别改装的波音747-200B(即VC-25A),各方面性能大幅提高,E-4B一度被认为“可有可无”,2006年1月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一度宣称要在2009年将E-4B全部退役,但在军方强烈抵制下最终只在2007年2月退役了一架,随着新任国防部长盖茨取而代之,退役的一架3个月后即“返岗”,全部4架E-4B一直服役至今。
和前身EC135C一样,E-4B在总统位于美国国内时要始终保持一架地面引擎空转,如果总统出访,一架E-4C应“尽可能位于离总统最近处”,以便总统需要时随时登机。
虽然从未被敌人损伤,但E-4B却在2017年5月被龙卷风“暗算”,在机库里被重创了半数,不得不停飞维修11周之久。
自1994年起,E-4B的官方名称从“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NEACP)改为“国家紧急事务空中指挥所”(NAOC),不仅继续承担“核大战应急指挥所”的传统职责,还承担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运送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到现场附近,并就近充当临时救灾指挥所的使命,因此如今在飓风、洪灾之类美国重大自然灾害现场,有时也能见到它的身影。至于其使命代号,则从“窥镜”改为“守夜人”(Nightwatch),据说是该机首任中队长根据荷兰画家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的同名画作起的。顺便说,“末日飞机”从来不是该机的正式名称,相反,美国军方90年以后曾多次表示“不宜使用这一称呼”。
拉姆斯菲尔德一心“废掉”E-4B的原因并非仅仅以为“不合时宜”,也是为了省钱:一架E-4B造价按当时币值就高达2.5亿美元,每小时运营成本近16万美元,每次升级至少20亿美元。不过经论证发现,美国没有任何现役或潜在“更便宜”手段可以替代它,所以至少在2039年以前4架E-4B还会“包打天下”。
俄罗斯第一代类似空中应急指挥所,是用四发伊尔86客机改装的伊尔80,但这种飞机“短腿”,性能老旧,且在苏联解体后保管不善(2020年12月其中一架被曝在塔甘罗格基地维修时被人偷拆部分无线电设备倒卖废金属),早已“趴窝”多时;2021年7月俄联邦政府和军方曾高调宣布,“将尽快”建造部署两架用新一代伊尔96客机改装的伊尔96-400M空中应急指挥所,并“很快”追加第三架订单。但和许多俄罗斯雄心勃勃军事计划相似,这一“将”就再无下文,此次升空的“俄版末日飞机”其实是“顶缸货”,即最早在2011年8月被发现、用三发中型客机图214改装的图-214VPU,它的隶属单位是俄情报机构联邦安全局(FSB),严格说还算不上能在核大战背景下让最高军政领导人指挥战略核力量的“末日飞机”。
留有余地的表态
这一次核大战“惊吓”,始于2月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宣布,已下令俄的核威慑力量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以回应“北约主要大国的‘侵略性声明’和追加制裁”,随后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将之归咎于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的“露骨威胁”(但他未明说是哪些“露骨威胁”,英方则表示“莫名其妙”)。
美版“末日飞机”的升空表明,即便是当今唯一超级大国且远离乌克兰热点,也不敢在核时代开启以来迄今最露骨核威胁面前掉以轻心,必须竭力作出“好整以暇”姿态,以安抚国内公众、市场和国外盟友,同时震慑对手,警告其“不得轻举妄动”;而俄罗斯实际上名不副实的“代理俄版末日飞机”随即升空,甚至刻意飞了和“美版”差不多的时间,则似乎意在继续施压“示威”,显示“你有的我也有”。
不过核大战毕竟是惊世骇俗的事,也难以在国际间获得理解,俄自3月1日“发威”后似乎悄然降低了调门,而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3月1日被问及“是否担心与俄罗斯间爆发核战”时答“不”(No),白宫表示“美国核态势不会改变,因为‘没有这样做的理由’(no reason)”,美国空军则在当地时间3月2日发表声明称,“末日飞机”的飞行是所谓“例行公事”(routine),有分析家认为,美方如此字斟句酌,意在“不授人以柄”,即不让俄方有机会将“威胁发动核大战”的黑锅,反扣在自己头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