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2018–2019年,币圈处于低迷的时期,可以看见许多嘲讽加密货币的文章,并都会提到一个有趣的名词:(割)韭菜。
究竟在市场上,韭菜代表的是什么?
为什么一个蔬菜名字,会成为听起来像是有点嘲讽的负面名词?
本文简单整理韭菜背后所隐含的意义,并希望每个人都能培养「批判思考」的能力。
什么是(割)韭菜?
韭菜一词,最早是源自于中国的市场圈。
由于韭菜是一种很坚韧的植物。只要根部存在,照射阳光,定期浇水,即使农夫拿镰刀切断上面的菜叶,过不久还是会源源不绝再长出来。
而在市场大户眼中,总会有源源不绝的新散户投入到市场内。因此中国的市场圈,便将这些人戏称为韭菜。
这些人会随着股市开始上涨不停买进,使股市继续像韭菜往上生长一样。
等到股市涨到差不多以后,大户们便会大举卖出,让股市迎来一波下跌。这时这些新散户们就会被套在高位,导致认赔出场。
这就是所谓的割韭菜。
毕竟在市场上,赚钱的人赚的是亏钱的人的钱。
有趣的是,接下来还是会有新的散户进来,形成下一轮新的「韭菜成长」;等过一段时间后,又会发生一轮的「收割韭菜」;接着又是新一轮的「韭菜成长」 ……
如此生生不息的历史,便不停在币圈、股市、市场上重复上演着。
割韭菜的行为模式
而一般来说,可以分成「机构投资人」以及「散户的行为」:
机构投资人的行为:一般机构、基金、大户、内控人等,藉由释出利多的资讯来哄抬拉高股价,吸引外界的散户们入场。等股市(韭菜)涨到差不多以后,便大量抛售股票,导致股市大跌。对大户来说,便是获利出场;对散户来说,则是套牢惨赔。而等到股价下跌得差不多,大户便会再次于低价入场,开始培养下一波操弄散户的戏码。如此周而复始,收割韭菜。 散户的行为:看到股价上涨,对股市期望提高,因此一直加码入场。等到大户获利出场,股价下跌,赫然醒悟自己被套牢惨赔,却舍不得离场,导致最后赔得更血淋淋。并当股价位于低位时,产生恐惧心理,不愿入场。等到股价再次上扬,则重蹈覆辙地继续买在高位,成为下一波韭菜生长的养分。如此周而复始,被当韭菜收割。韭菜的三大特征
综观股市的「韭菜们」,主要会有以下三大特征:
高买低卖 嘴炮专家 处处留情结语:如何避免当韭菜— 培养批判思考的能力
韭菜最大的特征,就是随波逐流。
看见市场一直在涨,便冲动跟风;当市场在跌时,没有精准的眼光判断能够低买进场的时机。
因此,要避免当韭菜最重要的一点:停止无脑跟风所谓专家们的建议。
市面坊间有许多自称「大师/老师」的存在,他们会不时接受媒体采访,抒发对目前市场行情的看法。
又或者,他们会开授课程,将学员们纳入自己的小群组,一方面收取高昂学费;一方面在群内释出所谓的「明牌消息」,吸引学员们掏钱出来入场。
对这些人来说,你们就是新鲜的韭菜,等着收割后拿来包水饺吃。
他们深谙操弄「资讯不对称」之道,刻意隐藏实际的情况,只单方面地释出能够操弄韭菜行为的资讯,而世上往往就是有那么一群人总是会被操弄。
因此要避免成为别人操弄的对象,就要培养自己「批判思考」的能力。
你可以参考专家们所说的建议,报名他们的课程。但要记住的是,要对自己一切所获得的资讯,及他们告诉你的建议,永远保有一份「怀疑」的态度:
某老师说:「未来莱特币会大涨」,其中是基于什么理由?他是否有疏漏到其他该考量的资讯?其推理过程的逻辑是否合理? 某专家说:「美国股市大跌是因为殖利率倒挂导致,而殖利率倒挂象征着未来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但真的是这样吗?又该搜集怎么样的资料来证实这段话? 当市场突如其来的行情(大涨/大跌),是否有什么数据/世界大事发生? ……当一个人说一句话时,背后都有其「基于什么样的理由」的存在。
藉由检视这些「理由」,并跟你为了求证而去搜集的「资讯」做交叉比对,最后便能形成你自己独到的「见解」。
唯有培养自己的「见解」,才能避免成为别人收割韭菜的一部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