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窗官方微信公众号:南风窗(SouthReviews)
扩张央行资产负债表,或者降息,两者对人民币币值稳定来说,都是极为糟糕的负面信号,而降准则是一个不错的替代品。未来,这一方案的空间依然很大。
要过年了,总会有好消息。比如,单身汉租赁一个“女朋友”回家,父母会高兴一个春节。
银行和企业,同样需要好消息。
4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准1个百分点,而且是首次以“两步走”的形式实施: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后面一步,距离春节不远。
按照人民银行的官方测算,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一时间,经历过“4万亿”和踩踏式抢房中国人,瞬间被“1.5万亿”的字眼击中了心坎。
尽管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但对市场情绪的影响显而易见。
有人喜悦,有人愁,两者的分野在于物业持有的数量。
1
降准,它到底会怎么样?这是理解问题的起点。
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数量型和价格型两类,比如,降准即是数量型,降息则是价格型。
降准,释放了商业银行存放于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在被释放之前,这些准备金不能动,只能以备不虞之需,应付银行可能遭受的兑付危机。被释放之后,它们将成为银行进行派生货币创造的“种子”。
派生货币相对于基础货币而言,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银行用这些被释放的准备金来放贷,那么基于一定的货币乘数,商业银行便可以成倍地创造债务(比如贷款给国企)。债务即是购买力,而购买力即是货币。中国广义货币M2的超常增长,以及资产价格的狂飙,很大程度正是拜这种强大的派生货币创造机制所赐。
在这个意义上讲,所有辩解都没有意义。不同人群的喜悦,或者担忧,都是基于他们过去在中国楼市的经验或者教训,而这些经验或者教训,屡试不爽。
2016上半年,中国楼市发生了“大爆炸”,改变了很多中国人的命运轨迹。梳理近10年来的准备金调整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2016年2月之前的一年时间,我们竟然降准了5次。
2015年2月4日的那一次降准之前,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是20.00%,到2016年02月29日第5次降准之后,这个数字已经变为了17.00%。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降低了3个百分点,非常罕见。
这和之后的房价暴涨有没有关系?你说呢?
2
降息也能刺激经济,为什么首选项是降准呢?
在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中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非常高,有很大的下调空间。
在世界上一些国家,他们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规定,即法定存款准备金可以为0。在多数西方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普遍在5%以下,而中国则一度高达20%以上。即使在2019年1月25日的调整之后,我们依然高于绝大多数西方经济体:大型金融机构为13.50%,中小金融机构为11.50%。
法定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所以被西方的中央银行逐渐“抛弃”,在于两点:一是它对市场的冲击,尤其是对短期利率的影响太大;二是各国加入巴塞尔协议之后,资本金的监管要求已经足以应对银行的偿付危机,这使得法定存款准备金规定显得多余。
中国之所以长期规定较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主要原因是希望中央银行对资金进行统一的管控,让资金控制在央行手中,有利于在必要的时候控制社会的信贷规模和数量。
现在,基于这种原始政策目的高法定准备金率则无心插柳,成为了货币当局手中的调控“子弹”。
在这里,不妨提出一个问题:央行完全可以通过“印钱”,即发行基础货币来增加货币供应数量,为何还会这么在意这个小小的存款准备金呢?
3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好处是,央行不用改变基础货币总量,即不用扩表,即可扩张货币的供应。
央行“印钱”,将增加基础货币总量,这是对自身资产负债表的扩张,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只是改变基础货币的结构,将一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转化为超额准备金,不需要扩表。
必须要提及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朱镕基主导了中国的财金大改革,重塑了中国的银行体系,中国央行也自1994年起开始向社会公布其资产负债表,以便于让中国的金融体系特别是货币供应更加透明——这对稳定人民币币值(或者维持人民币币值稳中有升),吸引外资,搞好对外开放非常关键。
之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化一直被外国投资者所关注。因此,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是个大事情,尤其在经济增速、外储积累速度双双放缓,人民币币值需要稳定的特殊时期,央行贸然扩表,无疑是一个糟糕的负面信号。
在这个世界上,不担心本币币值稳定,而可以自行扩表的国家只有一个——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不到1万亿美元,但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4.5万亿美元。但在这个过程中,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比如欧元,不但没有贬值,反而升值了不少。
为什么?这里的逻辑颇有一点讽刺味道:因为美国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一旦美国经济放缓,那么全球经济遭殃,所以全球的资金为了避险,纷纷涌入美国,购买美国的境内资产。为什么要购买美国的资产,因为美国是发钞国,它不会还不起钱。
对于债权人来说,即使美国人拼命印钱,让他们借的债实际贬值,但这也总比第三世界那些毫无信用的债务人直接违约好,对吗?于是,来自外部的资金超乎想象地进入美国,支撑起了美元的汇率,这种效应对冲了美联储扩表的影响,稳住了美元汇率。
但中国暂时还不是美国,扩表还是慎重些好。
4
降息也不改变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为什么不是降息呢?
降息有两个劣势:
其一,太强的信号意义,尤其美联储加息预期依然存在的前提下,降息会对人民币币值稳定直接造成压力。
对一个经济体来说,降息当然也能刺激经济。但最大的问题是,它会导致资金外流,而资金外流将引发外储的缩水和本币更强烈的贬值预期。这个逻辑,很多国际济经济学的模型已经论证过——从本质上讲,利率和汇率只不过是本币价格的两种形式,一个对内,一个对外而已,它们的变化趋势最终都是趋同的。
某种意义上讲,降准会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增加,那么货币的价格(利息)自然会降低,于是也达到了降息的目的。因此,也有人称降准是一种“变相降息”。
但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
其二,降息会直接传导于资产端,而降准传导的速度相对较慢。
考虑到中国金融市场的某些特殊性,比如,中国楼市的长期按揭贷款一般都是浮动利率,而美国以固定利率为主。在浮动利率的前提下,月供会根据基准利率调整,随行就市。那么,降息可能大面积降低月供,等于直接降低了资产持有和炒作的成本,这和楼市调控无疑有点背道而驰。
楼市,它是当前所有经济政策不能忽略的“牵挂”。
5
那么,2019年的楼市会如何?
央行显然不能忽略这个问题,因此其在新闻发布中特别提到两点:
1、 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这是强调对冲,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即央行对商业银行收回资金,两者相抵,按照人民银行的说法,释放长期资金只有8000亿。
2、 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这有一种“告示”意义,希望一定程度影响市场主体的预期。因为,中国的楼市泡沫,从本质上讲,既是大水漫灌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市场的预期,这是所有政策不能不考虑的变量。
不论如何,新年伊始,便来了一次1个百分点的降准,对市场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另外,除了春节之外,另一个重要事件也在临近——按照通常的时间表,国家统计局会在每年的1月中下旬公布上一年的GDP数据。
2018年的数字如何,所有人拭目以待。而这一数字,也是我们思考和窥测2019年的起点。
作者 | 南风窗常务副主编 谭保罗 tdb@nfcmag.com
编辑 | 蒙洁华 mjh@nfcmag.com
排版 | GINNY
(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