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纷纷退出,Libra的机遇与挑战在哪里?
10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2019 CCF区块链技术大会”在成都举行。13日上午,在以“Libra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胡捷、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张瑞东、BitTribe Lab(香港)首席布道师元道、亚洲区块链产业研究院院长陈柏珲、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李光斗、金融科技专家白硕、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教授朱建明等重磅嘉宾参与了相关讨论。
本场圆桌是此次大会的重磅策划,内容涉及Libra的应用、监管、治理、货币政策、国际竞争等多个层面,现场讨论氛围热烈。经济学家朱嘉明特地为本场圆桌发来贺词,
“网友们好,我是朱嘉明,2019年是区块链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区块链开始全面显现其理性、科学等特征。与此同时,区块链正在继续改变着包括金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生态系统,并且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形成交叉融合。而且延伸到诸如自然环境保护等新领域。我在这里特别想强调的是,今年6月18日脸书发布了Libra白皮书,而Libra的技术基础就是区块链。我们可以充分地预见到,区块链将继续深入影响金融技术的创新,并且更加深入的影响全方位的经济生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CCF区块链技术大会,更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衷心地祝愿此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网友们。”
从左至右,分别为胡捷(主持人)、张瑞东、元道、陈柏珲、李光斗、白硕、朱建明
以下为圆桌速记,由巴比特整理发布(有删改):
胡捷:用一句话说明Libra为什么重要?
张瑞东:Libra是基于Libra区块链和Libra协议的稳定数字货币。
元道:Libra是第一次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里面,由主流开始谈涉及到货币金融的变革,颠覆性的创新。
陈柏珲: Libra是超越国家主权,超越了地域,超越了种族,超越阶层的数字货币。
李光斗:有一个词叫“Facebook共和国”,Facebook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非基于民族、国家、宪法的组织,跨越了国界。
白硕:Libra是一个全球化的金融基础设施,是下一代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蓝本。
朱建明:Libra的出现使得世界各国必须要正视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的挑战。这个挑战除了技术,安全、监管之外,最大的挑战是对金融秩序和经济秩序的挑战。
胡捷:Libra能否提供更好的普惠金融服务?
张瑞东:Libra宣称的使命是服务全世界十几亿目前享受不到传统金融服务的人群,这个愿景可圈可点。十几亿人享受不到传统的金融服务,也很可能是首先没有或享受不到互联网服务或没有智能手机,而不是数字货币的问题。当然脸书也要给它做的事拔高,所以应该来讲是市场营销或者说提高使命感的一个手段。
元道:今天不管是国家的主流银行,还是主流金融机构都谈普惠金融。我想起20年前网友们在谈打电话时,电话能不能用IP来打电话,当时全世界电信公司给出的方案是非常复杂的方案,用了单独的协议。互联网就说不用这么复杂,第一次让网友们听到声音,我可以用软件算法,可以把丢掉的包用软件修回来,当软件让网友们感觉到有效果的时候,网友们意识到什么是重大变革。因为在20年前,大部分国家涉及到语音的服务,都是国家主权,信息主权里最重要的基本组成,所以叫基础电信业务。这与今天的情况一样,不管叫什么币,如果可以有一些没有拿着币,没有政府主权的开始讨论这个题目,本身也是巨大的开始。
陈柏珲:我们家先后请过好几个女佣,分别来自菲律宾、印尼,现在的女佣来自缅甸,我发现他们跟家乡人联系都是Facebook,因为打长途电话,像缅甸偏远的地方打电话很不方便、很贵,跟他们家里联系都是用Facebook。每个月发工资以后他们要把钱寄过去,他们在新加坡做女佣要养一家人。怎么寄的呢?她不是到银行的汇款中心。在新加坡,印尼人有印尼人聚集的地方,缅甸人有缅甸人聚集的地方,菲律宾人有菲律宾人聚集的地方,他们汇钱就是到那些大厦去,那边就有代为汇款的,说通俗点就是地下钱庄。她就告诉别人我家是哪里的,她每个月把工资放到那里,不管家是在缅甸,或者是在菲律宾、印尼,那边会有人把钱送到家里去,每个月都是这样来汇钱回家的。
所以当Libra出来以后,我就觉得在别的场景上先不谈,仅仅是女佣或者外劳寄钱回家乡都非常方便。刚才有老师说没有银行帐号,没有智能手机怎么用,但是我们要知道Libra推出的主要倡导者是Facebook,Facebook旗下有Instagram、WhastApp、Facebook Messenger、YouTube等众多的应用程序,它在全球有超过27亿人使用这些程序,地球上总共70亿人,它这间公司的用户就有27亿人,它把这27亿人服务好都不得了。
白硕:能不能享受普惠金融跟你是不是穷人并不完全是一致的,打一个比方,中国的乞丐可以扫描要饭。为什么因为我们金融基础设施,我们的通信基础设施足够发达。而现在这种割裂主权下的国际格局,一个穷国还得自己去建这样的通信基础设施的话,得猴年马月。所以由第三方力量帮全世界国家建不起基础设施的,由第三方力量建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朱建明:普惠金融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但是我相信数字货币对普惠金融肯定是有很大的促进。我举一个例子,比方说比特币在跨境支付里面,像circle系统操作就和我们发微信一样简单。但是如果我们去银行完成一笔跨境支付转账,相信没有一定的文化都做不了。对数字货币,对跨境支付,对普惠金融肯定是有促进的。但是至于Libra怎么样推进,我觉得这对20几亿Facebook用户来说肯定是一个好的方面,但是对我们国家来说要打一个问号。
胡捷:Libra非用区块链技术不可吗?
张瑞东:区块链最初的应用是数字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交易的匿名性,这符合现实社会里现金交易的特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不会问我是谁,钱是怎么来的。Libra志在全球跨境支付,通过区块链协议能在多方交易中低成本建立跨国信用,并支持匿名性,区块链是最好的一个解决方案。
元道:如果Libra本身是一场革命,它一定要先跟文明站在一起,先跟老百姓站在一起,不能是高大上的。区块链从比特币开始,经过了十年的起起落落,形成了足够的共识,网友们已经理解什么是用户自己控制的账户和支付,在没有人控制的过程中充分建立了共识。
白硕:我分两段说。第一段,要想让没有享受普惠金融国家的所谓的穷人享受到普惠金融,第一段先达到中国移动支付的水平,很显然不一定需要区块链。这是半句话。再往下说,如果Libra成功了,那他享受的是超越现在移动支付的普惠金融。为什么?他加上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叫可编程性。也就是第三方业务逻辑可以长在他的上面,而我们现在支付宝做不到,微信做不到,传统金融更做不到。首先是在追赶,其次是在弯道超车,在超中国。他的目标一旦达到,中国又落后了。
是不是可编程性也必须要区块链,也不一定。现在传统金融有一个东西开放银行,银行把自己的业务要素通过API的方式暴露出来,让第三方可以根据这些东西进行插入自己的业务逻辑,但是能走上这个路的银行寥寥无几,能够让第三方充分形成可编程的市场,还任重道远。所以这个里面是双方面的竞赛。我预测,将来开放银行走上比较充分发展道路的时候,仍然会吸取区块链的要素。
胡捷:哪些国家地区会对Libra比较持温和正面的态度?哪些地区会相对严苛审慎?
朱建明:Libra可能会在一些小的国家有市场,就和我们现在比特币一样,委内瑞拉、津巴布韦这样货币体系出现问题的国家可能推向市场。
陈柏珲:应对Libra的出现可能会有三种态度:第一类是津巴布韦还有委内瑞拉、古巴等主权货币体系面临崩溃的国家,是属于被动接受。不管政府意愿如何,但是人民有使用Libra的需求,这是第一类国家被动接受。第二类国家像新加坡这样的国家是主动接受,因为是外向型经济,本来就是一个中转站,不管是货物中转站,人才中转站,还是金融中转站,为了巩固她的中心枢纽地位,她都会积极参与到这个潮流中。第三种又分为两种,一种像中国一样的,政权相对稳定,中国一定是积极拥抱数字货币,但她一定对Libra很警惕的,因为她要看刀把子握在谁的手上,她不肯任何人或组织来动摇国家的铸币权,这是一种态度。还有一种是朝鲜这样的,比较封闭的国家,是内循环的国家,对Libra的接受也会是比较排斥的。我认为,这就是政权对Libra的三种代表性态度。
元道:首先有一大批非市场化程度很高,非常发达的国家,政府在针对Libra这样的事情里面发言权是有限的。在美国政府支持的事情不见得一定能怎么样,政府不支持也可以做。因为本身是多利益关联方的社会,就像中美贸易谈判过程中政府只是一方,有很多不同的利益关联方,所以政府支持不支持不是第一重要,最重要的是人民支持不支持,用户支持不支持,年轻人喜欢不喜欢,对于很多市场经济国家是这样的态度。
中国不适合Libra体系,不仅不适合,包括中国的团队,中国互联网公司在走出去做Libra、Cibra等也别谈“一带一路”,也别谈中国政府支持,不支持不反对是最佳状态,如果在海外做起来,出口转内销可能是最好的情况,今天支持多可能就抹杀了一个项目,这是我的看法。
张瑞东:网友们谈了很多,我就补充两个不同的角度。Libra在哪些国家和地区最可能落地呢?一个角度是最有野心想成为下个十年或二十年世界金融中心的国家和地区都会欢迎Libra货币的落地,包括迪拜。迪拜一直是想打造中东,甚至是世界性的金融中心。也包括新加坡,新加坡币占Libra资金池里大概7%的货币,还包括日本,我们不能忽略日本打造全球金融中心及金融创新方面的野心,比如日本很早就把比特币定义为一种数字资产。另外就是南朝鲜。第二个角度,就美国来讲,其问题不是说支不支持Libra落地的问题,而是监管的问题,也就是美国政府有没有监管手段,Libra发行了之后,怎么知道你是在我国家现有监管框架里面运行,或者是我想监管的话有没有办法监管。就补充这两个角度。
胡捷:假如C-Libra(中国版Libra)支撑一揽子货币不仅人民币,还包含重要的国际货币,有没有必要和可能?Libra会不会成功?
朱建明:对我们国家来说,发展数字货币是必然的。未来要发行数字货币是一种新的货币。发行这种货币以后,我们每个人的账户可能都是数字货币。这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Libra我认为会落地,但是过程会比较曲折。
白硕:我说三句话,第一,这个世界上可以容纳多余一种类似Libra这样的,这个世界足够大,再有一种跟他抗衡的是完全可能的。第二,要搞这个第二种币,中国是最有条件作为牵头方的。第三,这样的币不仅是币,是生态,生态里面既包括金融能力,也包括金融服务本身,同时自带流量,自带商业模式,自带价值观。
李光斗:Libra一定会推出的,刚才元道老师也说得很好,有一定的场景,而且人民的力量在某些地方是大于政府的力量,这是第一句话。第二句话,如果我们央行有远见应该尽快推出我们所谓的C-Libra。第三句话,比特币是数字黄金,很多人从这里掘到金了。我觉得数字货币也希望年轻人多关注。说不定又是你们下一次的发财机会。
陈柏珲:第一,中国非常适合推出C-Libra,因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那么多商品往外输出,要跟全世界做生意,通过各个国家的主权货币结算有很多的不便。第二,中国“一带一路”目前遇到很多的问题,“一带一路”在东南亚都遇到很多的阻碍,现在最大的垢病就是讲“一带一路”所到之处各个国家都陷入债务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推出Cibra后,Cibra的出现可以减少这方面的障碍,减少摩擦,这是必要性。第三,Libra我认为会成功,但是成功之后还叫不叫Libra,不知道,它一定会成功,但是一定是“阉割”版的Libra。
元道:我相信Libra如果代表一个趋势的话,不会只有一家,就像当初移动互联网成为趋势,当有苹果出现时,不是会出现另外一个智能手机,而是会出现安卓,由安卓全世界培养出一大批三星、华为、小米,原来跟手机完全不搭的人都成为智能手机的供应商,这是第一件事。既然是一揽子货币,它已经重新定义了发出来的币不是空气币,也不是法币,在这么一种情况下,多姿多彩的多层次的数字货币世界跟建筑在上面的通证经济精彩还没有开始,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我特别赞同白老师谈,中国具有最丰富的应用场景,最扎实的移动支付的基础,还是回到我自己的观点,中国跟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在目前这么复杂的国际政治,中美博弈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愿支持,愿带上“一带一路”等等,对于这些产品,对于这些事业不是加分,可能在全球遇到更多障碍。
第三,如果都认可区块链是互联网下一个平行世界,自下而上的基本精神,多方跟多国的区别是什么呢?过去在电信时代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时代,多国的时候电信的组织就叫ITO,总部设在瑞士,今天各国的央行,央行的央行也是在瑞士,这是多边组织,所有参加会议人都是各国央行里面顶尖人物。什么叫多方呢?互联网的组织,两个组织,多方组织里面政府只是一方,消费者、厂商、学术机构,各种各样的联盟都是多方中的一方,.com、.cn等,还有亚洲信息分配IP地址分配号码的组织跟非洲又不同,网友们在圆桌会议上政府只是一方。再次强调这一条。
张瑞东:谈几点不同的看法。1.对于Libra,从国家层面上我们不应该现在就表明一个拒绝或接受的态度,可以缓一缓等更多信息出来后再判断。但建议让我们的金融科技企业现在就能加入Libra协会,现在就争取能进入到Libra协议的制定及其运作过程中。现在我们的一些优秀金融科技企业,认为我们的移动支付比你们做得好很多,尽管一千万美元的会员费不算什么,但让我们做你的会员,感觉在脸面上有点下不来。一个积极的态度就是参与到Libra当中。
2.C-Libra。我们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实力还应该继续提升,还可以韬光养晦一段时间,来增强我们全球金融市场的管理能力、制定规则的努力。建立更好的合作机制。否则一揽子货币选谁呢?挑战就比较大,比如美元你能跳过去吗?
3.Libra肯定会落地,但是离成功还有一段很艰苦的路要走。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主权问题,二是监管问题,三是其技术不成熟。比如Libra区块链上快速交易信息传递的能力;一类资源上链后如果要对原始定义做修改,如何避免硬分差等。技术都有个成熟的过程,Libra也不例外。
如果大家对于区块链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比价感兴趣,希望找到靠谱正规的区块链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话,那么可以更深入的咨询我们币大师的官方客服,同时可以免费申请加入我们币大师的官方社群,群里都币圈区块链经验丰富的职业玩家以及行业大咖,可以帮助大家解疑答惑,共同进步,币圈掘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