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深圳龙华法院在移动微法院使用区块链证据核验平台

4月21日,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一宗涉区块链固证的侵害著作权纠纷案件中,法官许逸楠首次使用移动微法院区块链证据核验平台,对原告提交的区块链证据进行当庭核验,核验通过后对侵权事实进行认定,当庭宣判。这也是全国法院首宗通过移动微法院提交区块链证据的案件。

当天,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与龙华区人民法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首次上线并使用深圳法院区块链证据核验平台的情况。该平台提高了深圳法院审判质效,也为当事人解决了维权成本高、周期长、取证难等问题。

全国首家!深圳龙华法院在移动微法院使用区块链证据核验平台


从一大摞卷宗到32个字节

龙华法院工作人员介绍,在传统模式下,权利人创作原创数字作品后,无法及时获得原创版权认证。

一旦需要维权,创作权利人需要到版权局登记,自证原创身份,收集好权属证据。另外,需要到当地公证处打印侵权信息,收集好侵权证据。

这两个流程往往需要花费当事人一周到半个月的时间,增加了当事人维权成本。

此外,法官对原告提交的电子数据的真实性,也需要依赖线下公证。但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如何校验证据的真实性,这也成为摆在法官面前的一道难题。

但在区块链证据核验平台出现后,这些流程都得到了简化。

全国首家!深圳龙华法院在移动微法院使用区块链证据核验平台


当事人直接在深圳移动微法院小程序上提交电子证据,法官可在深圳法院区块链证据核验平台(内网)随时对证据发起核验。

龙华法院工作人员介绍,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对当事人上传到电子诉讼平台的诉讼文件和证据进行存证,防止篡改,保障诉讼安全;也可以对进行过区块链存证的诉讼证据进行验证,解决当事人取证难、认证难的问题。

由于区块链具有中心化、不可篡改、加密可追溯等特性,区块链证据在质证环节中争议性较小,法官可实现庭审过程中快速质证,提高庭审效率的作用。

“跟公证相比,区块链把取证时间从几个月减少为瞬间,把取证的物力成本从一大摞卷宗降低为一个哈希值32字节。”龙华法院工作人员介绍。

把区块链技术拓展到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智能合约等场景

龙华法院工作人员以一宗涉区块链固证的侵害著作权纠纷案为例子,展开了更深入的介绍。

在该案中,原告系涉案作品的著作权人,被告未经许可在经营的天猫店铺展示售卖的平板电脑保护套上使用涉案作品。

原告通过区块链固证的方式,固定了被告侵权网页的证据,通过深圳移动微法院自动核验后提交至法院。

庭审过程中,法官许逸楠在深圳法院区块链核验平台对上述证据再次进行核验,移动微法院和法院核验平台均显示原告提交的区块链证据未被篡改。

经审理后,法院依法采信上述证据,认定被告行为侵犯了原告对涉案作品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当庭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相关经济损失。

全国首家!深圳龙华法院在移动微法院使用区块链证据核验平台


深圳中院科技信息处副处长郭浩军介绍,2019年7月召开的全国法院贯彻落实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精神专题会议提出,要以强化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为支撑,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用区块链技术为司法业务赋能是提高司法效率、降低司法成本的必然选择。

深圳法院区块链证据核验平台是开放的平台,首期接入了至信链、中经天平链。随着后期技术的发展,以及与更多机构开展合作,第三方存证机构经人民法院对其平台的数据安全、技术手段等要素评审,符合接入规范的,也可以实现区块链证据核验。

随着5G时代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以及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深圳法院将在区块链证据核验平台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把区块链技术拓展到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智能合约、电子卷宗节点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场景。

【记者】苏国锐

【通讯员】张文林 陈浩盛

【作者】 苏国锐

法治深圳进行时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