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闪崩不断,但去中心化金融趋势依然明显


今年4月份,数字货币交易所 Coinbase(NASDAQ: COIN)在纳斯达克的直接上市被称为“数字货币行业的分水岭和历史性事件”,即便随后比特币、“狗狗币”等经历过高位闪崩,但华尔街对区块链项目和数字货币的关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作为数字资产与传统金融的第一个交接点,Coinbase交易所虽然代表了某种突破,但更像是对“传统”的妥协。因为从其操作方式来看数字货币仅仅被定位为了“可以升值的投机资产”,而非更具未来想象力的新形态。在谈及COIN面临的竞争对手时,DeFi赫然名列其中。

DeFi的全称是Decentralized Finance,即“去中心化金融”,也被称为“开放式金融”,是基于开放的去中心化平台开发的一系列金融类应用,整个业务流程是链上的交互动作。

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数字钱包连接至这些新型的金融应用,并从下拉菜单中选择一项服务,那些在传统银行由信贷专员或出纳处理的功能都是自动化操作。当前几乎所有DeFi项目都在以太坊的区块链上进行。

与传统中心化的金融机构相比,DeFi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对于用户来说,DeFi操作非常简便。除了有某种形式的数字货币作为抵押外,对参与几乎没有任何要求。与传统投资产品相比,通过DeFi交易收益率也具有吸引力。而且由于整个交易过程是自动化的,结算几乎是即时的,消除了一些传统的交易对手风险。任何第三方均无法阻止任何一笔交易,也不能逆转任何一笔交易。

从潜力来看,DeFi为金融中最为昂贵的“信任”提供了长期来看更可靠的解决方案,资产的流转将变得更加简便而可信赖。因此,自Defi诞生以来,规模的扩张极为迅猛。我们通常以用户存入到 DeFi 协议中的资金量来衡量DeFi的规模,有报道称目前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产被锁定在 DeFi 中。

当然,目前DeFi还是在初创期,仍然面临着一些来自技术上和生态上的风险。虽然可编程金融代表了科技的力量,但代码漏洞难以避免,同时还面临着来自黑客攻击的风险,事实上,黑客攻击的事件已经发生了不少。另外,与传统金融机构类似,面临极端的行情波动时,整个DeFi生态承载能力会受到挑战。

6月16日晚,TITAN代币价格从日内高点65美元迅速跌至0,在短短24小时里以100%的跌幅清盘。有报道表示,代币TITAN价格几乎完全崩溃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数字银行挤兑事件”。

代币TITAN是IRON Finance“多链部分抵押算法稳定币生态系统”一部分,是IRON稳定币在基于以太坊的Polygon链上的治理代币,而IRON Finance最初是基于币安智能链(BSC)的稳定币抵押平台。

一开始的时候,由于TITAN代币价格飙升得过高,持有量大的“巨鲸”开始抛售一些持仓进行获利了结,导致价格波动,其他投资者也开始恐慌性抛售,引发了与IRON能否继续挂钩美元有关的“死亡连锁效应”。当一系列大额持有人试图赎回他们的IRON代币并出售他们的TITAN时,就形成了“负面反馈循环”。这反过来又导致更多的TITAN持有者寻求出售,IRON Finance团队将这个过程称之为“典型的银行挤兑”(bank run)。

虽然存在这种种问题,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广速度超出早前的预期,尽管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不可预计的因素引发的“事故”,但不阻止未来的趋势。

一场由数字技术颠覆传统金融机构业务流程的改革正在进行中,各国央行也早已布局,加快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法币的研究,中国在这方面走在前列,数字人民币已经在10个时点城市开始进行小规模试验。对投资者来说,更要关注这一进程的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