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数字人民币试点从原来的“10+1”试点地区扩大到15个省份的23个地区。截至5月31日,15个省份试点地区通过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笔数约2.64亿笔,金额约830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达到456.7万家。
应用场景日益丰富,试点范围稳步扩大,服务触角不断延伸…数字人民币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在保障民生、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稳定增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进医疗跨区域信用、特色数字乡村建设、特色金融服务等九大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加快建设涵盖吃、住、行、购等的古镇数字人民币支付消费体系…近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相关部门印发了《2022年示范区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安排》,明确了2022年示范区数字人民币创新试点工作场景和任务分工。
随着试点测试工作的扎实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正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为实体经济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提高支付效率
通过在多地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来刺激消费。
6月28日,中国建设银行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行依托“海贸贷”模式,向苏州拓达海科跨境电商科技有限公司发放数字人民币普惠贷款300万元,其中首批100万元已用于支付中欧班列国际铁路运输预付款,剩余资金将用于支付跨境电商物资采购。
“跨境电商领域的数字化采购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数字人民币的应用不仅为企业购买和支付增加了一种选择,也为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和收支提供了保障。”体验了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支付便利,拓达海科公司总经理顾晓军深有感触地说。
“在跨境电商领域,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的特性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优化结算的中间环节,降低结算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苏州新区支行行长牛凯告诉记者,自苏州成为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以来,该行已在高新区完成多项场景,包括“五五购物节”、华润燃气数字人民币支付、杨康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餐厅生鲜数字人民币在线支付等,并承接了高新区“高新快乐购物”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发放,深受企业和当地居民欢迎。目前,该行正在继续与医院、工业园区、文化和旅游景点等单位接触,构建数字人民币场景,丰富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应用场景。
今年年初,数字人民币作为一张科技名片,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精彩亮相,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和推广热潮。
“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的数字形式。”智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记者,数字人民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并非偶然。与实体人民币相比,数字人民币成本更低、支付效率更高、应用场景更广、安全性更好,有利于满足数字经济中公众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利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
最近很多地方也通过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来刺激消费。5-6月期间,深圳发放3000万人民币红包,吸引260多万深圳市民报名,红包核销率超过90%。在四川成都,通过美团平台发放数字人民币券,持续激发市民的消费热情。6月12日至6月19日,美团平台首批优惠券发放后,报名参加活动的成都用户已在成都本地3.5万余家美团商户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相关商户交易订单量和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40.9%和33%。
“服务实体经济,便利人民生活,是数字人民币RD和试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董希淼表示,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使用,其在提高支付效率、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方面的bitcoin客户端(bitcoin客户端下载手机)作用将得到更大发挥。
丰富应用场景
试点范围已扩大到15个省的23个地区。
“用数字人民币缴税太方便了。速度很快,体验很好。我以后会尝试更多地用数字人民币支付。”近日,在工商银行福州支行营业厅,陈女士使用数字人民币成功缴纳了个人所得税。
“从客户业务办理到柜台受理,只需要一分多钟。”工行福州杜敏支行副行长蓝敏介绍,该业务场景的成功落地,为纳税人和缴费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税费缴纳方式,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进一步丰富了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
今年4月2日,福州正式成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在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的指导下,福州市制定了数字人民币福州试点工作方案。福州以交通出行、缴纳生活费和党费、娱乐旅游消费、商圈零售等常见场景为抓手,结合地方特色,推出数字峰会体验、远洋渔业贸易、融泰消费等特色场景,并逐步在全市推开试点。
用数字人民币交电费、交党费、买药就医……三个月来,福州在交通、餐饮、出行、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积极布局数字人民币线上线下服务的生态场景。截至5月31日,福州(含平潭)累计成交164.08万笔,金额3.14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4.85万家,机关事业单位224家,数字人民币试点成效显著。
“在试点地区的大力支持下,人民银行会同各参与研究机构,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稳步扩大试点范围,不断创新特色应用场景,不断延伸数字人民币服务触角。”据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围绕稳定经济市场大局,数字人民币通过智能合约等特殊功能,在保民生、促消费、扩内需、稳增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以来,数字人民币试点从原来的“10+1”试点地区扩大到15个省份的23个地区。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取消白名单限制,吸收兴业银行为新的指定经营机构。截至5月31日,15个省份试点地区通过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笔数约2.64亿笔,金额约830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达到456.7万家。
随着试点的不断推进,与数字人民币相关的应用产品越来越丰富。以今年的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为例。消费者在使用数字人民币时,可以选择使用“软钱包”数字人民币手机应用,也可以换成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其中,“硬钱包”包括卡式硬钱包、手环硬钱包等多种形式,可以匿名获取和使用。安全便捷,充分保护个人隐私,可满足用户小额、匿名支付需求。数字“硬钱包”很容易使用。消费者可以通过银行网点、硬钱包自助兑换机、指定酒店等渠道轻松开通并获取数字人民币钱包。“软钱包”数字人民币手机应用可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获取。如果消费者只是进行日常小额消费,只需通过手机号就可以打开任意运营机构的数字人民币钱包。
推动数字经济
提供稳定、安全、通用的支付体验。
当前,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成为发展动力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
近年来,我国电子支付特别是移动支付发展迅速,为公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零售支付服务,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培养了公众的数字支付习惯,增加了公众对技术和服务创新的需求。
“研发数字人民币是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客观上需要更加安全、通用、普惠的新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支付需求,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为构建发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很多数字化场景的出现,比如网上购物、数字政府、网上办公等。在这些场景下,我们需要更高效的支付模式,这意味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零售支付基础设施。”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张晓梅认为,数字人民币作为央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在保证高效便捷支付体验的同时,更加稳定安全,适用范围更广。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数字人民币提供了应用场景,反过来又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董希淼表示,对于移动支付来说,场景丰富程度往往会影响用户的选择和体验。完善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可以让数字人民币无处不在,触手可及,从而吸引更多人使用。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稳步推进数字货币RD。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继续稳步有序扩大试点范围,加强场景建设和应用创新,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继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