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镇,我就想到江南水乡,吴侬软语。
浙江绍兴有七个独具特色的江南古镇,藏在江南背后。
这些古镇,尤其是江南的古镇,处处都是烟火气。
让我们来看看不同水乡的残存特色。
1 斗门古镇
越城,斗门古镇,一个靠海的古老古镇。在这里,无论是小桥流水,还是民居街巷,都保留着古朴典雅的原始风貌。
具有1200年历史的斗门古镇,自然条件优越,历史人文荟萃,人文景观星光璀璨,名胜古迹众多,圣贤荟萃。
从越王朱见至民国末年,斗门是绍兴重要的盐产地。玉山斗门位于斗门,从汉代永和到明代嘉靖,一直是绍兴重要的水利枢纽。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炮骨古文化遗址也在绍兴斗门。
古镇斗门老街最繁华。走进老街,你突然觉得历史回到了上个世纪。无论是小桥还是小区道路,都还保留着水乡老街以前的环境风貌。
斗门老街长1.5公里,由东街、西街、南街和万悦街组成。据史料记载,唐贞元察浙东之初,皇甫政将斗门镇金鸡、玉蟾两条山河由原来的两孔闸改为八孔闸,以整治鉴湖、平原河道,起到抗盐、排水、蓄淡水灌溉的作用。
玉山门的重建,让这片本已富饶的土地更加肥沃。远近的人们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相对优厚的自然条件带来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斗门老街逐渐形成。
如今的斗门老街,依山而建,沿河而建,又深又窄,很有特色。格局是前门临街,后门临水或依山。穿行其中仿佛穿越了时间。
有人说斗门老街就像古代最美的巷子一样,这也说明斗门老街真的又窄又长。街道用石板铺成,宽度只有两三米。两边居民坐在门槛上,可以过街送东西。
老街上的居民楼多为砖木结构,以楼房为主,上留,下留,或铺前屋后,格局基本一致。这里的店铺素有“二油车、七盐房、八店”之称。这里曾有“古门陶丘”、“宝鸡晚钟”、“花圃渔歌”等10处景观。
虽然现有的老街建筑的砖瓦已经破旧,有的建筑墙体已经长满青苔,但这些都掩盖不了它古老而迷人的历史文化。一些导演看中了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围城》、《少年周恩来》、《鉴湖女人》等电影都曾在这里拍摄。
2 安昌古镇
安昌古镇柯桥区。石桥,河流,人,典型的江南古镇,吴侬软语,充满舒缓的韵脚。
据说古镇建于北宋,几经战乱后被烧毁重建。现存建筑格局基本奠定于明代。整个古镇以老街为中心,沿河向两端自由延伸。青石板路异常漫长,很难看到尽头。无论往东还是往西走,仿佛古韵无时无刻不在绵延。
宽敞的河两岸,散落着休闲屋和长廊店,几步之外就能看到各式各样的石桥,把人和烟火的味道联系在一起。清水穿街过巷,彩虹跨十七桥。美国古语中勾勒的安昌景象,现在一点也没变。优雅的石桥以各种形式横亘在河上,与镇上的人们相亲相爱。最著名的桥是福禄桥、万安桥和如意桥。古镇人结婚,一定要一路走好。大概象征着一旦确定了联系,就是持久的承诺。
在镇上,有两种鲜艳的黄色。东端,是城隍庙;另一个是西边的安康寺。那是古镇居民几百年来寄托心灵的地方。明成化年间的侍郎李治,在安城庙祭祀。因修建海堤、防海潮等治水有功,被封于钱塘江两岸和绍兴。
无盐不能为官。大家都知道绍兴是高手。绍兴的师爷大多来自安昌。有句老话叫“天下师爷出绍兴,绍兴师爷出安昌”。古街上的师爷故居和博物馆,诉说着当地人的气场。
3 东浦古镇
东圃古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几千年的历史。这里是举世闻名的绍兴黄酒的发源地,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辛亥革命烈士徐锡麟的故乡。因此,东圃有“水乡、酒乡、桥镇、名人故里”的美称。
俯瞰青山绿树,可以看到附近碧波荡漾;湖泊之间,乌篷船破水而出,石拱桥静静的躺在湖面上。这自然而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传唱千古的名句。王羲之的“上山路,如镜中游”;王的《人在镜中,船在画中》;李白《我心我梦在吴与岳》,月夜渡镜湖;杜甫“越女皆白,五月鉴湖凉”。陆游晚年定居家乡三山,饱览鉴湖风光后,赞道:“不必为女儿买画,听我长宋松,镜湖”。
浦东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河湖星罗棋布。水域广阔,水资源十分丰富。村庄和田野被大大小小的河流分割成块,用桥梁连接起来。他们的风景很美。楼宾河纵横交错,村民沿河而居,错落有致的白墙、瓦片、回廊、马头墙、骑马楼等。,可谓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从而构筑了水乡的独特景观,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
浦东的桥很多,形状各异,精致独特,有的简单典型,有的气势磅礴。尤其是斯隆桥,因其宽阔的江面、独特的设计和壮观的桥形而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绍兴水乡和向巧的代表作,斯隆桥已经成为东浦古镇桥的骄傲。斯隆大桥横跨鉴湖。它由一座三孔半园拱桥和一座二十孔石梁桥组成,全长96.40米,宽2.35米。桥上有两堵墙,隔墙上刻着两个桥联:“登高新班接梅峰,学旧规”和“建于近千年前,路通南北,名闻二十眼水接东西”。桥指出这座桥是几千年前建造的。桥南有石亭亭阁,名曰“忍而心安,退而广之于补天”。这座桥俗称“二十眼桥”,是绍兴另外两座“二十眼桥”。这座桥也叫“鉴湖二十眼桥”。
4 柯桥古镇
浙江省绍兴市市辖区柯桥区,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是中国著名的水乡、桥镇、酒乡、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名人之乡。张明元吉《三河考》曰:“此山阴三十里有柯桥,柯水在其下。”柯水流经镇上的街河,镇因桥而名,桥因水而名。
李馨巧、古红木桥(工农桥)、庙桥、柯桥、荣光桥、永丰桥……古桥连接东西南北街区;白大瓦墙的老入口,青石板的廊檐,仿佛穿越了刚刚游览过的清朝时期…还有工匠市场、文创街区、主题表演等,充分展示古镇新貌。
现在,柯桥古镇刚刚装修完毕,2021年元旦开业。就是在这里,你可以寻找曾经的绍兴第一古镇。修得和老石墙、老站台门一样古老;在各条河上架上各种圆孔桥、扁梁石桥,如画;水上游弋的乌篷船,让这条沉寂多年的老街焕然一新。
5 枫桥古镇
这是诗人王冕的故乡,浙江绍兴诸暨乔峰古镇。因凤溪而得名,凤溪的地名始于隋代的乔峰驿,曾是越国的都城。乔峰是浙江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以“乔峰和香榧的体验”闻名全国。
浙江诸暨乔峰镇,孕育了乔峰三贤。他们是王冕、杨维桢、陈洪绶三位名人,在中国书法史、绘画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乔峰古镇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乔峰寺是追寻乔峰文化的好地方。乔峰寺建于南宋,重建于清代。寺庙由钟楼、鼓楼、戏台、前、中、后殿、东、西厢房等组成。,很有研究价值。
乔峰古镇老街有两条1000多米长的长街。最早的集市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到了宋代才达到固定的位置。据记载,当时的乔峰集市和诸暨县城一样热闹。
6崇仁古镇
位于嵊州西部,一个美丽宁静的江南古镇,走进古镇就像穿越时空。有人说江南忆的记忆是崇仁的。“深院马墙青瓦,交错古门,古称杏花村。玉柳溪油纸伞,隔壁红娘涤巾,愈醉愈迷人。”
崇仁古镇,原名“杏花村”,现在也叫“山西人家”。北宋熙宁年间,被皇帝封为义门的邱氏家族从梧州迁来。邱家崇尚仁义,故取名崇仁。南宋以来,人才辈出,其中进士4人,举人38人,官员数十人。
至今,古镇仍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虽然历经千年,但风格依旧。以玉山寺为中心,有100多座保存完好的老梯田,由一座过街建筑连接起来。它们既是绝配,又是独立的篇章,体现了我们祖先“家对家,家对家”的遗风。
古建筑群颇具宋代和明清特色。有各种寺庙,祠堂,古戏台,名宅,牌坊,药铺,商店,小桥,池塘,水井。
崇仁民居体现了徽派建筑轻盈、典雅、含蓄的风格,风火山墙错落有致地穿插其间,民居四周墙体高耸。一般大房子从大门经过轿子厅、客厅、正房到内室或后房,两边有花房、书房、卧室、小花园、戏台。
崇仁古镇台门最值得一提的建筑群是以精诚书店为中心的“五莲台门”。大富绍兴古镇、桥西、老五、璟宣、云和台门的台门四面环抱,总面积6600平方米。每栋楼都是一个独立的院落,底层有侧门,上层有临街建筑,与相邻的院落相通。
嵊州被誉为“越剧之乡”。越剧创始人之一马朝水是崇仁人。玉山寺有一座古戏台,造型独特,木雕技艺精湛。堪称舞台建筑的典范。民国时期,玉山公祠戏台一度突破了几千年来女性不得登台表演的封建禁忌,上演了傅全祥主演的《子夜钟声》,促进了女子越剧在民间的发展。此后,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著名越剧艺术家周宝奎、肖丹桂、张茵等都曾在此演出。
7丰惠古镇
绍兴上虞有个叫丰惠的小镇。千百年来,它历经风霜雨雪屹立不倒,在岁月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这里,是上虞古镇。素有花梨古城之称,被誉为“浙东第一古镇”。画是固定的,古城是灵动的。峰辉古城,青山弯弯,屋瓦檐瓦,屋前屋后勾勒出竹林古树;隐山空上,有空白的蓝天白云;有时鸟儿飞过,留下啁啾的琴弦;古桥横跨大街小巷,河水穿城而过,涓涓细流,古城在画中优雅活泼。
走在丰惠古镇,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文化气息,一抬眼就能看到所有精美的艺术品:石板小巷纵横交错,错落有致;飞墙青瓦的古建筑;石雕和木雕造型各异,栩栩如生…
丰汇号称八街四十巷。八条街:东西街、南街、南门西街、东西街、县前街、十字街。其中西街是过去商贾聚集的地方,从丰惠桥到县前街只有300米。从北到南常年开的商号有73家,很多都是知名的宁绍老字号。中药房有真源堂、鹤年堂、天智堂。棉花百货有聚云祥和宜昌等。南北有坤元,新达店。
古村落志独立于网络进行整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