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易容式”交易如何封堵?,泰达币下载链接

虚拟货币“易容式”交易如何封堵?,泰达币下载链接

_

互联网金融协会、银行业协会、支付清算协会5月18日联合发布的公告直指当前虚拟货币炒作。公告明确,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虚拟货币交易涉及的账户和资金的监控,及时采取暂停相关账户交易、注销相关账户等措施,并向有关部门举报线索。必要时,对有关部门的调查和考察工作给予支持和配合。

虽然银行业早已开始“封杀”虚拟货币交易,但一直无法彻底切断人民币与加密货币的联系。OKEx等app仍然可以使用银行卡、微信、支付宝实现法币和虚拟货币之间的交易。场外交易(OTC)、“矿工”出售虚拟货币等支付方式,都为人民币与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了隐性渠道。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要完全阻止虚拟货币交易,相关部门需要在更深层次上升级技术,加强对出入境资金交易的监控。

“易容”交易逃避监管

监管部门早已禁止银行卡、微信、支付宝渠道充值提现虚拟货币资金,但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仍有规避银行风控的对策。

上海证券报记者在体验某交易平台的交易流程时发现,当需要将人民币兑换成比特币、TEDA币等虚拟货币时,只要与货币卖家协商好兑换货币的成本,平台就会将投资者引导到一个交易入口。买家只需上传银行卡、身份证信息、人脸识别信息,平台就会发出指令,要求交易对手提供银行卡信息或二维码。买家付款后,平台会把钱发放给卖家。

一位资深的钱币投机者说:“如果你在交易的备忘录中写上BTC,银行可能会直接停止交易。不,那是两个人之间因为某种原因的转移。”这使得很多交易逃脱了银行和支付机构风控系统的监控。

需要修复的两个“漏洞”

目前法币和虚拟货币的兑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场外C2C交易,由场外平台“撮合”;第二种是直接从“矿工”手里买,适合大量购买的机构或投资者。

中国通信行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轮值主席于佳宁表示,OTC被散户炒家频繁使用。

2017年9月,监管部门对所有涉及虚拟货币和法定货币交易的平台进行了整改,阻断了通过平台直接交易的路径。之后买家转向C2C支付渠道。比如,A需要向B购买比特币或TEDA,A使用法定货币(支付渠道不限于微信、支付宝、银行卡)向B的个人账户转账;转账成功后,场外交易平台催促B将虚拟货币转给a。

这种场外集合方案实际上让买卖双方都面临更大的风险。如果卖家收到不明资金,一旦涉及刑事案件,卖家将被公安机关追查,银行账户将被冻结。在很多案件的判决中,相关经营者都判定其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和犯罪所得收益罪。

在场外交易中,TEDA货币是关键。作为一种稳定的货币,其价值锚定美元,在交易中起到准现金的作用。目前虚拟货币交易所基本都是全球化的,在交易所存放现金会带来大量的法律和监管成本。但是不同国家的法律对加密货币交易的态度不同。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交易所不接受现金,而是支持用稳定的货币建立交易。稳定货币的出现,让各种虚拟货币交易更加隐蔽。

比特币矿工也是比特币的主要卖家。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少数大型“挖矿”公司控制了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比特币。“矿工”将比特币转移到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也可以向机构和投资者出售比特币。这类投资者往往是大额交易者,他们与“矿工”的交易是用法定货币完成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贸易商和矿业公司之间往往存在跨境交易,交易双方不会直接标注资金用途。考虑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监管协调问题,一个国家的监管当局很难简单而迅速地识别这种转让。

跟踪交易链中的交易

对于场外炒币者来说,为了防止日交易被冻结,他们需要频繁“倒卡”,这就进一步催生了帮助这类交易者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黑灰产业链。近日,场外圈备受关注的赵东案开庭,给众多炒币者敲响了警钟。

DFund创始人赵东仁仁比特(Zhao Dong Renren Bite)因向网络犯罪分子提供支付结算帮助,被控“非法经营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5月12日,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决赵东、赵鹏等人偿还至少31亿元赌博黑灰泰达币下载,其中赵东获得70%的场外业务相关分红。

目前,全国范围内打击、控制和惩罚非法出售电话卡和银行卡的力度将继续加强,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犯罪也将受到严厉惩罚。如果场外交易者明知资金来源不合法,但仍帮助转移资金,很可能构成犯罪。

有什么办法可以堵住炒币的支付通道?一位区块链技术专家表示,由于链条上的交易可以追溯,大额交易可以通过历史链条上的记录查看。这是监管部门追踪可能出现问题的资金的可行途径。他建议,应该允许专业人员跟踪链条上的交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可疑交易。

上述专家表示,银行机构在监控系统内部资金流向时,可以对一些使用陌生账户频繁进行大额转账的企业或个人进行标记,追根溯源,识别是否存在违法犯罪行为。此外,虚拟货币交易通常涉及跨境转移,需要逐步制定统一的国际加密货币监管标准。相关部门需要高频监测跨境资金流动,打击可疑的虚拟货币交易。

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