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数字藏品如何买卖(数字藏品如何买卖出去)

nft数字藏品如何买卖(数字藏品如何买卖出去)

中新网7月17日电:100多块钱买齐白石、徐悲鸿的数字藏品是投资还是坑?

中新财经记者吴涛

一百元就可以收藏名家“作品”。你动心了吗?

最近,数字收藏在各种平台上热销。138元可以买一副齐白石的《虾趣图》,128元可以买一副徐悲鸿的数码Moma收藏,59元的数码收藏盲盒…这些平台发布时,都声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但人们不禁要问:这种收藏靠谱吗?投资升值幅度有多大空?

数字收藏的网上销售包罗万象。

创建NFT数字收藏是为了存储原始图像、音乐、视频等。在区块链上,每个都有编号,不能篡改。

某平台出售的齐白石作品数字收藏。(截图)

中新财经注意到,目前发布数字馆藏的平台众多,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百度、JD.COM、吴德等。国际上也有耐克、阿迪达斯、LV等国际大牌。有各种各样的数字收藏。可以说,一切都可以成为NFT的数字收藏品。

中国信通院向中新财经提供的最新材料显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近700家defi(definitely是什么意思英语)数字采集平台。

数字馆藏一般限量发行,“全球限量”是平台宣传的关键词。随着数字馆藏的发展,记者注意到,一些企业甚至将盲盒与数字馆藏结合起来出售,在稀缺中制造“稀缺”。

比如,7月12日,三七互娱宣布发售《洋葱数码典藏梦想系列》,共售出5237张,采用盲盒机制,包含藏钱。

根据Chainalysis(区块链数据分析公司)的数据,2022年6月,全球NFT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去年6月为6.48亿美元,最高值为今年1月的126亿美元。

如今,数字收藏已经成为元宇宙和区块链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一些分析家甚至说,数字收藏是元宇宙的第一战。

中国计算机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主任司近日在“2022可信区块链生态大会暨首届可信技术大会”上表示,在数字资产领域,区块链数字馆藏应用数量最多,占区块链数字资产应用总量的97%。其中,普通数字馆藏占68%,32%通过NFT交易平台以NFT的形式发行。

小心!交易风险的背后隐现。

数字收藏流行的一个原因是作品可能的欣赏价值。

2021年8月,在NBA球星斯蒂芬·库里以约18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件NFT作品,并用这件作品替换了他的一个社交平台头像后,NFT数字收藏的“交易热”持续至今。

但从国内来看,这样的条件并不成熟。记者注意到,大多数数字收藏平台都不支持交易。因为不能交易,国内对数字藏品的价值看法不一。有网友甚至调侃道:

情商低:这些不就是几张jpg图吗?

情商高:举世无双,升值巨大空。

今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三家协会发布倡议,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他们主张不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连续挂牌交易、标准化合约交易等服务,违规变相设立交易场所。

不过,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部分数字馆藏的出版商支持“再赠送”功能。虽然是免费赠送,但有分析指出,可能存在线上赠送到线下交易的可能性。

但这类数字馆藏定价混乱,同一出版平台发行的同一批数字馆藏在二手电商平台上,有的显示价格几十元,有的几千元。

但是在国际上,目前有一些比较知名的交易平台,现在很多数字收藏都支持每笔交易的创作者都可以分享。所以“艺术品最大的欣赏方式其实就是烧。”

分析认为,与国外NFT数字收藏市场相比,由于监管要求,目前国内数字收藏市场的二级交易属性相对较弱,创作者的版权和权益保护加强,功能仅限于支持个人收藏、使用或自由转让。

版权问题需要规范。

除了交易可能带来的投机风险,版权风险是业界关注的重点。

以市面上齐白石、徐悲鸿作品的数字收藏为例。是真是假?版权合规吗?普通消费者很难判断。

徐悲鸿美术馆微博截图。

5月28日,徐悲鸿美术馆发微博称,有数字平台以徐悲鸿先生的名义出售相关数字藏品。这些数字馆藏的原作有的是赝品,有的无法提供完整的溯源证据,有的作品与徐悲鸿先生完全无关。

但随后某平台表示,徐悲鸿先生已经去世50多年,因此拍卖所得物主有权独立授权与该平台合作。

非诉合作律师、安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袁星在接受中新财经采访时表示,如果将他人有版权的作品变成NFT数字典藏,擅自出售,无疑是侵权的。

袁星还指出,版权保护是有期限的,作者是自然人,大部分版权保护期持续到死后50年。“当然,版权保护期和版权归属可能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判断。”

“一个原则是,如果原创作品的著作权在保护期内,需要著作权人的同意;在保护期之外,作品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把这个作品变成数字收藏。比如从版权的角度,任何人都可以把三国演义变成数字收藏。”袁星说。

可信数字馆藏平台上不同类型数字馆藏的比例。图片来源:中国信通院供图

针对数字馆藏存在的种种乱象,中新财经从中国信通院获悉,7月14日,中国信通院等36家单位签署自律公约,发布可信数字馆藏平台,旨在构建自律合规的生态共同体,助推数字馆藏健康可持续发展。

“可信数字典藏平台接入的发行平台有19家,已发行数字典藏464万件,总价值1.72亿元。所有平台都不允许在二级市场交易,其中35%不允许捐赠。”中国信通院表示。(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