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洗黑钱新动态中相对比较热门的是运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洗黑钱,主要是运用匿名的方式开展跨境转运资金。
新冠疫情出现至今,新型洗黑钱方式正呈现出由传统线下向线上发展的新动态。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洗黑钱、跨境电商洗黑钱等金融犯罪风险陆续出现。
与此同时,反洗钱管控工作在连续不断力度加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这里状况下举行了“洗钱新风险与反洗钱新应对”线上公益反洗钱培训。会上,中互金协会副秘书长何红滢强调,现阶段运用新冠肺炎疫情讯息开展的诈骗活动是以往网络金融诈骗行为的持续,运用反洗钱工具检测和阻隔有关资金链条是成功防控所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多位业内专家觉得,可用区块链技术做为重要突破口,赋能管控科技,从“事后监管”转为“按需”、“即时”管控。
新型洗黑钱活动频繁
近期,新型洗黑钱方式中呈现出从传统线下向线上发展的新动态。在这其中,比特币洗钱、贸易洗黑钱、聚合支付平台洗黑钱等行为尤其值得警惕。
早在2013年,管控就曾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提出,各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可以比特币为商品或服务标价,不可买卖交易或做为中央对手买卖交易比特币,不可直接或间接为用户给予其它与比特币有关的服务等。
尽管管控明令禁止有关交易,但一些违规状况仍在出现。北京捷软世纪有限公司高级专家李振星介绍称,据检测状况来说,2019年12月31日,24小时内比特币成交量曾达到235亿美元,等同于上交所的72%,深交所的53%,纽交所的24%,纳斯达克的32%。“这么大的资金吞吐量是相当惊人的。全球洗黑钱新动态中相对比较热门的是运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洗黑钱,主要是运用匿名的方式开展跨境转运资金。”
除了虚拟货币场景外,洗黑钱活动的新动态还涉及到跨境贸易洗黑钱、赌博、地下钱庄、聚合支付等。诸如,有聚合支付平台运用聚合多种多样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银行等理由,给予综合支付服务。为赌博、私彩等非法经营给予便捷的资金支付结算通道,转变成犯罪份子的“金融结算中心”。
李振星建议,金融机构应从交易检测及洗黑钱评估、KYC用户洗黑钱风险评估、业务商品及金融机构洗黑钱风险评估四大维度识别检测洗黑钱风险,做到“业务+客户+交易”三位一体的检测预警可以正向推导、反向循环,建立检测反馈闭环。
区块链赋能管控科技创新
虽然洗黑钱技术手段连续不断升级,但反洗钱管控工作也在连续不断力度加强。
据不完全统计分析,2018年反洗钱行政处罚共计396笔,处罚额度累计1.3亿元。除“量价齐飞”外,处罚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双罚制”,不单单是对涉事单位开展处罚,对直接相关负责人也要开展责任追究;2019年全年度反洗钱行政处罚共468笔,处罚额度累计约1.7亿元,在这其中对单位处罚额度累计约1.6亿元,对个人处罚累计约971.1万,双罚超过80%。
2019年,一共319家机构遭受反洗钱行政处罚,分别为银行203家、信用合作联社31家,保险46家,证券15家、支付公司13家。重点处罚缘故主要是集中在用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报告报送、违反反洗钱规定等。
“金融行业管控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上投入了巨大的管控成本,并在反洗钱工作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然存在着用户身份识别效率低、反洗钱工作信息化水平低、反洗钱管控成本相对高,及其金融机构间有关数据不同步不分享等问题。”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陈钟认为。
多位市场专家认为,应依靠区块链等技术,赋能管控科技创新,从“事后监管”转为“按需”管控和“即时”管控。
陈钟觉得,区块链能转变成监管者与受管控对象两者之间的分享数据记录库、打破组织间的壁垒;与此同时,区块链能有潜质轻松地完成交易数据的子集以即时的方式与监管者分享;除此之外,区块链可以完成“包含管控的”运营模式,在这其中监管者运用智能合约即时地验证交易,规则合约化
陈钟表示,引进区块链技术有利于完成部门内“业务+监管”的创新,可将区块链技术引进到金融机构日常生活身份登记验证、金融交易及检测审计环节中,完成管控规则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运用智能合约完成即时管控和数据共享,有利于更进一步改善金融机构反洗钱事前预防、事中监控及事后处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