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暴涨的六大风险:警惕“郁金香泡沫”重现

在对比特币风险进行提示之前,有必要着重思考三个问题:一是比特币是否可以称得上货币?二是与之前相比,本轮价格上涨有哪些不同特征?三是推动本轮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17年8月17日,据火币网数据显示,国内比特币价格突破3万元大关,创下17天内涨幅达58%的历史记录。毫无疑问,在经济增速预期下滑、投资渠道不断收窄、投资收益日渐降低的大背景下,比特币已然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标的。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天价”比特币背后蕴藏着巨大风险,如果不能及早预防并采取有效措施,“郁金香泡沫”很可能重现。

在对比特币风险进行提示之前,有必要着重思考三个问题:一是比特币是否可以称得上货币?二是与之前相比,本轮价格上涨有哪些不同特征?三是推动本轮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关于第一个问题,目前来看,比特币离实现货币职能还有很长距离。一方面,比特币价格严重不稳定,与主流货币大相径庭。另一方面,与法定货币相比,比特币没有主权国家的信用背书,其支付功能仍未被大众接受,可支付范畴依旧相当有限。除此以外,与主流货币的普遍性相比,拥有比特币的人群数量较少,无法形成高频、持续的交易氛围。由此可见,与其称比特币为虚拟货币,不如称其为虚拟资产,即比特币的投资属性远大于其货币属性。

关于第二个问题,早在2013年末,比特币价格就经历过阶段性上涨,并曾首次超过每盎司黄金价格。然而,那一轮上涨仅维持不到两个月时间。本轮比特币价格上涨可追溯至2016年,与此前中国比特币市场“一枝独秀”不同,当前包括日本、美国、韩国、欧洲在内的多个国家纷纷参与进来。其中,日本已经超过中美,成为比特币交易量最大的国家。与此同时,包括高盛、花旗等在内的顶尖投行,日本、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等在内的政府及监管部门,都在密切关注着比特币价格走势。除此以外,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每一方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生怕错过本轮盛宴。应该说,全球性、爆发性、剧烈性是本轮比特币价格上涨的主要特征。

关于第三个问题,推动本轮比特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包括基本面、技术面、政策面以及资金面。就基本面而言,在2016年7月9日以后,比特币每日新增数量减半,这是由比特币“每四年减半生成”的运行机制所决定。受供给减半影响,比特币交易价格获得上涨预期。就技术面而言,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日益受到关注,现已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主流技术之一,由此点燃了比特币看涨情绪。就政策面而言,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部分国家相继出台利好政策,加快了比特币上涨势头。就资金面而言,特朗普政府上台、朝鲜频繁开展核试验、韩国加快部署萨德、英国推进脱欧谈判等一系列事件,使得全球局势紧张加剧。在此情况下,比特币普遍被视为与黄金相当的避险资产,受到多方青睐。

尽管如此,由于助推比特币价格上涨的多个因素,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故比特币价格上涨不具有可持续性。事实上,当前比特币风险集聚,呈爆发态势,值得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密切关注。具体而言,比特币面临以下六大风险:

一是操控风险。据统计,截至2017年5月底,已开采比特币数量为1600万个。基于此,一方面,当前进入交易市场的比特币规模有限,很容易受到大型机构及财团操控。另一方面,当前比特币价格震荡剧烈,很可能已经被机构投资者掌控。因此,比特币面临操控风险。

二是舆论风险。据观察可知,比特币价格的每一次飞跃,都与利好消息有关。这些所谓的“好消息”真假难辨,即便真实,很多技术层面上的“好消息”,短时间内很难落地。当前,对于市场上的“好消息”,比特币价格反应过度、泡沫累积,舆论风险加剧形成。

三是套利风险。全球来看,各国政府对比特币的监管态度逐渐分化,支持与打压表现不一。例如,中国政府一直对比特币保持关切,多次约谈比特币交易平台负责人,要求严控比特币风险。与中国不同,在今年4月份,日本通过《支付服务修正法案》,正式承认比特币支付的合法地位。可以预计,在不同监管环境下,比特币交易很可能产生集聚效应,比特币套利空间加大、套利风险显现。

四是政策风险。在国内,每次比特币价格暴涨之后,央行都会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当前,比特币“投机”氛围浓厚,与此同时,人民币资本外流管制加大,通过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进行洗钱的概率陡增。在此情况下,央行很可能会出台相比之前更为严厉的比特币监管政策,比特币市场面临巨大政策风险。

五是技术风险。当前,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受到追捧,比特币价格上涨也与之有关。然而,区块链本身的安全程度,尚无法被完全验证。与此同时,随着交易量的迅速增加,交易平台抗风险能力受到挑战。比特币面临自身和平台的双重技术风险。

六是博傻风险。目前来看,比特币投资者之所以“充满信心”,很大程度上是看好比特币的“稀缺性”,即比特币的总量有限。然而,一方面,比特币由算法驱动,其总量并非绝对不可变。另一方面,即使比特币总量固定,其计价单位亦可向下延展,即按照0.1枚、0.01枚等单位重新估值。除此以外,世界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很多“类比特币”的虚拟货币,这些虚拟货币将对比特币价格构成挑战。由此可见,以“比特币总量有限”为投资依据,存在“博傻风险”,贸然进入比特币市场,很可能成为最后的“接盘侠”。

为防范比特币风险,笔者建议监管层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是再次通过发文方式提示比特币风险。2013年12月,央行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认为比特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而是一种虚拟商品,普通民众在互联网上交易比特币时,应当以风险自担为前提。在《通知》下发后,国内比特币市场经历了两年多的低迷期。然而,进入2016年,比特币价格再次大涨,全年涨幅达200%。2017年,比特币市场近乎“疯狂”,半年最高涨幅达202%。在此情况下,笔者建议央行等监管部门再次发文提示比特币风险,并着重说明比特币的属性、与区块链的关系以及具体风险类型等。

二是通过监管交易平台间接监管比特币。《通知》明确指出,比特币交易平台网站,应当按规定依法在电信管理机构备案,并切实履行识别客户身份、报告可疑交易等反洗钱义务。今年年初,央行上海总部、北京营业管理部等监管部门约谈比特币交易平台负责人,了解平台具体运行情况,并进一步提示可能存在的风险,要求平台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在此意义上,建议监管层加快推进比特币交易平台管理办法及反洗钱规范文件。

三是加快央行数字货币研发进程及应用。法定数字货币是主流发展方向,其在降低交易成本、防范通货膨胀、提高交易效率、遏制洗钱行为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在此意义上,未来取代黄金的可能不是比特币,而是中央银行主导的数字货币。事实上,近几年央行在推动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及应用上,可谓不遗余力。早在2014年,央行便针对法定数字货币成立专门研究小组。2016年初,央行首次对外公布数字货币发行目标。今年春节前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挂牌,其主导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成功测试。基于此,建议央行进一步加快数字货币研发及应用。一方面,法定数字货币的面市,将促使民众更为理性地看待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另一方面,法定数字货币的正统性、稳定性,决定了其流通的广泛性,从而能够压缩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不正当交易空间,比特币交易市场将进一步得到规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