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每天打开 StepN,奔跑在回本的道路上,却发现,原来路可以越跑越长,回本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你是否感到些许无奈?
当你充满激情,怀揣致富的梦想,去寻找下一个 Axie 级别的项目,却发现,不知何时,已经掉进了财富归零的旁氏陷阱,你是否又有些许失望?
当你抱着「区块链可以改变世界,改变游戏产业」的信仰,却发现,GameFi 行业似乎陷入困境、停滞不前,你是否曾怀疑自己,怀疑信仰究竟是不是一文不值?
而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糟糕的 Token 经济模型。
GameFi 当下的困境:
当下 GameFi 游戏的「双 Token 经济模型」太过旁氏,玩家打金产出的效用 Token(Utility Token)没有价值支撑,短期随时「归零」,长期必定「归零」,终将只是一场「比谁跑的快」的游戏。
随着玩家的觉醒,整个旁氏的棒数也会越来越少,直到第一棒打金的玩家也不能回本。
在这种情况下,当下 GameFi 的模式和「双 Token 经济模型」终将难以维系。
同时,玩家是整个游戏生态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也是生态收益真正的创造者。如果我们把一个游戏生态比作一个「国家」,那么玩家就是这个游戏国度的「公民」。
一个健康的游戏国度,不仅需要公民通过治理 Token 获得投票权,同样也需要一套健全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只有当玩家的经济利益得到切实的保障,玩家才会放心大胆地投资 GameFi,更深入地参与到游戏,整个游戏生态才能更加繁荣。
新的 Token 经济学:
图 1 两种 Token 经济模型对比
为了构建一套健全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新的 Token 经济模型增加了一种新 Token 和一个资金池:「价值捕获 Token」(Value Capture Token,简称 VCT)与「价值捕获池」(Value Capture Pool,简称 VCP),我们称之为「三 Token 经济模型」。
VCT Token 是「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中提供给玩家的「最低生活保障」,负责给游戏内效用 Token(Utility Token)的价格进行「筑底」。
图 2 VCTToken 与效用 Token 的关系
VCTToken 与效用 TokenUtility Token 有很强的关联性:在数量上,不论发生通胀还是通缩,两者的比值永远保持 1:1;在价格上,由于每一枚效用 Token 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行权」(从项目方手中兑换一枚 VCT Token,进而将其兑换为相当于当前 VCTToken 价格的稳定币)。因此,效用 Token 的价格总是大于或等于 VCTToken 的价格。
另外,VCTToken 对普通玩家「无感」,不会增加玩家的负担,且不在二级市场上流通,只有「行权」时才会被使用到。并且「行权」的过程是单向不可逆的,每一枚效用 Token 和 VCT 只能进行一次「行权」,「行权」之后的效用 Token 和 VCTToken 都会被销毁。
图 3 价值捕获池 VCP
价值捕获池 VCP 则是「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中的「社会保障基金」。VCP 中的金额是随时间逐渐累积的,只有当价值捕获池中的金额有所增加时,智能合约才会 mint 出新的 VCTToken(由于 VCTToken 与效用 TokenUtility Token 数量上始终 1:1,因此 mint 出 VCT Token 的同时也会 mint 出等量的效用 Token);当价值捕获池中的金额没有增加的时候不会 mint 任何 Token;而价值捕获池中的资金不允许被随意提出,因此不存在其中资金减少的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每一枚 mint 出来的 Token 都有相应的价值支撑,并且不会凭空产生多余的 Token。这种依靠 VCP 金额增加来增发新 Token 的方式我们称之为「Market Driven Mint」。
图 4 价值捕获池的资金来源
价值捕获池(Value Capture Pool)的资金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由设计者自由组合,例如:传统「Free to Play」游戏中的广告收入、「付费」游戏中的付费部分、区块链游戏中的版税等等。
但不管注入价值捕获池中的资金来源有哪些,整个池子中存储的总价值=当前 VCT 的数量乘以 VCTToken 的价格。
图 5 新注入的资金被分为两部分
如果我们用 X 轴来表示当前 VCTToken 的数量,用 Y 轴来表示当前 VCTToken 的价格,那么绿色部分的面积就是当前整个价值捕获池中所存储的总价值。
而当新的资金被注入价值捕获池中时,智能合约会将新的资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 (上图 part1) 用来增加当前 VCTToken 的数量,另一部分(上图 part2)在此基础上提升 VCTToken 的价格。从而保证 VCTToken 在增发的同时价格不会下跌。
如何工作:
Alice 和 Bob 分别制作了一款 GameFi 游戏产品,Alice 继续使用传统的「双 Token 经济模型」,而 Bob 选择将最新的「三 Token 经济模型」应用其中,并且将游戏内的广告收入与一部分版税收入作为价值捕获池 VCP 的资金来源。此时,在 Bob 的新游戏中一共有三种不同类型的 Token,分别是:
- 治理 TokenGMT,用于社区治理和融资。
- 效用 TokenGST,是玩家玩游戏所获得的 Token,价格由二级市场定价。不同于「双 Token 经济模型」中效用 Token 无限增发的情况,「三 Token 经济模型」中效用 Token 采取「数量有限,先铸造,再分发给玩家」的策略。
- 价值捕获 TokenVCT,为效用 TokenGST 的价格筑底,价格由「VCP 中的总金额/VCT 数量」定价,数量上与 GST 始终保持 1:1。VCT 并不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而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交由项目方管理,供玩家「行权」。除初始发行量由项目方自己设定以外,其余部分通过「Market Driven Mint」来铸造。
在初始阶段,Bob 的 GameFi 项目有 100 万枚 VCTToken 和 100 万枚效用 Token;价值捕获池中被放入了 1 万美元的初始资金(此时 VCT 的价格为 0.01 美元)。
然而,在项目的早期阶段并没有多少玩家参与他们的 GameFi 项目。两人都用尽各种方法来帮助项目进行冷启动。但相比于 Alice,「三 Token 经济模型」赋予了 Bob 更多可选择的工具。
Bob 决定开始开启「动态通缩」,以 1:1 的比例按照一定速度同时燃烧 VCTToken 和效用 TokenGST(此时 VCP 中的金额不会减少)。由于 Token 数量的减少,VCTToken 和效用 Token 的价格都出现了强烈的上涨预期,大量玩家被利益驱使开始涌入 Bob 的游戏。同时,玩家的增多使 VCP 中的金额也相应地增多,Bob 的项目顺利完成了「冷启动」,停止了「动态通缩」。当 VCP 中的金额达到了 10 万美金,智能合约开启 Market Driven Mint 来进行「动态通胀」,以铸造更多的 Token 来满足玩家的需要。
在项目中期,尽管两人的项目都积累了一定的玩家数量,但游戏给予玩家的体验却是完全不同的。
在 Alice 的游戏中,已经拥有 NFT 的打金玩家始终生活在焦虑与恐惧之中。他们知道价格暴跌 99.9% 的情况迟早要来,因此倾向于提早获利退出。
还在观望的新玩家,害怕入场后自己的回本周期会从 35 天变为 3 年,觉得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因此更倾向于参与还处在早期的其他同类型游戏。
而在 Bob 的游戏中,玩家群体的情绪则相对乐观。因为当前 GST 的价格为 1 美元,而 VCT 的价格为 0.4 美元,通过「行权」机制,玩家确定自己 40% 的资产是有保障的,不会发生「归零」。同时如果 VCT 的价格继续上涨,玩家的权益会得到更多的保障,打金玩家选择继续参与游戏来获得更多收益。
对于新玩家来说,Bob 游戏生态中当前 NFT 的价格为 400 美金,玩家每天获得 10 枚 GSTToken。以当前 GST 的价格计算玩家的回本周期是 40 天,而以 VCT 的价格计算,玩家的「最长回本周期」是 100 天。玩家清楚地知道,即使在最差的情况下,自己玩 100 天的游戏依然可以拿回自己的本金,因此放心地购入了 NFT。Bob 生态中的玩家人数和游戏体验明显优于 Alice 的游戏生态。
在项目后期,随着效用 TokenGST 和 NFT 的价格越来越贵,玩家入场门槛也越来越高。Alice 和 Bob 的游戏都出现了新入场的玩家人数不足以支撑当前资产价格的情况,这时 Token 和数字资产价格都开始大幅下跌。
Alice 游戏生态中的玩家收益大幅减少,部分玩家选择抛售自己的 Token 和游戏资产。然而,抛售导致 Token 和游戏资产的价格下跌更快,最终引发了全生态恐慌性抛售。Alice 的游戏生态像一个被扎破的「气球」,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死亡螺旋」,游戏生命周期就此结束。Alice 的项目被玩家指责是「庞氏骗局」,Alice 本人也因为玩家起诉而被关进监狱。
虽然 Bob 游戏生态中的 GSTToken 价格和 NFT 价格也开始下跌,但 VCTToken 价格并不会下跌,始终维持在 0.5 美元。当 GST 的价格下跌到 0.5 美元上方附近时便停止了下跌。同时,尽管 NFT 的价格从原来的 600 美金跌到了 300 美金,但此时以 VCTToken 计算出的「最长回本周期」却缩短到了 60 天。最差的情况 60 天就可以回本,这让还没有体验过游戏的新玩家感到兴奋,他们认为这是个合适的入场机会。随着新玩家的加入,NFT 获得了更多的买盘,其价格也开始回升。Bob 的游戏生态像「弹簧」一样又回归了正轨。Bob 的项目被认为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 web3 项目,Bob 本人也收获了财富和荣誉。
优点:
(一)打金获得的效用 Token 不会「归零」,充分保障玩家权益。
从 Token 价格上来说:VCT 的价格是效用 TokenUtility Token 坚实的「价格底座」,持有效用 Token 的玩家可以随时「行权」,使玩家规避了投资归零的经济损失。
从 Token 数量上来说:效用 TokenUtility Token 和价值捕获 TokenVCT 的发行数量是以「Market Driven Mint」的方式交给市场和社区,由智能合约根据价值捕获池 VCP 中新注入的资金来自动铸造。新注入的资金多,则多发币;新注入的资金少,则少发币;无新注入资金,则不发币。所发的 Token 都由其对应的项目收入作为价值支撑,从而避免了出现发币数量过多导致的恶性通胀,效用 Token 的价格获得了更好地支撑。
从投资潜力上来说:「双 Token 经济模型」中的效用 TokenUtility Token,没有持续的买盘存在,更不可能作为一种长期的投资理财产品。而「三 Token 经济模型」中的效用 TokenUtility Token,由于拥有不断提升的价格底座,因此有了价格上涨的强烈预期,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投资选项,在二级市场获得了更多买盘。
同时,「效用 Token 价格/VCT 价格」会成为一个很好的指标,来帮助普通玩家衡量当前项目的投资风险。
玩家可以明确计算「最长回本周期」。
当下大多数的 GameFi 项目,玩家很难真正确定自己的回本周期,游戏回本周期可能会从刚开始的 35 天增长到 3 年。究其原因是,玩家根据现有的「双 Token 经济模型」估算出的回本周期只是一个大概的「时间下限」,而由于效用 Token 价格可能归零,回本周期的「时间上限」则是「正无穷大」。新的三 Token 经济模型中,价值捕获 TokenVCT 是效用 TokenUtility Token 的最低保底价格,设计机制保证了 VCT 的价格不会下跌。当项目以始终如一的标准给予活跃玩家每日 Token 激励时,玩家可以通过 VCT 的当前价格估算出回本周期的时间上限:「最长回本周期」。
同时,三 Token 经济模型会比双 Token 经济模型更有弹性。双 Token 经济模型就像是一个气球,一旦扎破,价格就开始不可避免地崩溃;而三 Token 经济模型更像一个弹簧,当价格下跌到「最长回本周期」满足市场心理预期时,会有更多的买盘来帮助弹簧回到原本正常的位置,从而延长项目的生命周期。
最大化资金利用效率。「三 Token 经济模型」可以实现「零清算风险借贷」(Zero-liquidation Risk Lending)。
新的效用 TokenUtility Token 可以做到「零清算风险借贷」(Zero-liquidation Risk Lending)。例如:玩家把效用 Token 以「清算价格低于当前 VCT 的价格」进行质押借贷时,没有任何被清算的风险。玩家还可以用借出来的稳定币再去购买效用 Token,然后再进行零清算风险借贷,如此反复操作,最大化自己的资金利用效率来实现收益最大化,而且也没有任何被清算的风险。
三 Token 经济模型拥有「普适性」,适用于链游和传统游戏。
只要有注入 VCP 的资金来源,都可以应用全新的「三 Token 经济模型」。在传统游戏领域中「Free to Play」和「付费」模式都可以非常好地适配「三 Token 经济模型」,方便已有的传统游戏在不改变当前游戏内容和模式的情况下进行链改。
游戏利益链条分配革命,让玩家更深入参与游戏生态。
传统游戏中的「免费游戏模式」,依靠玩家观看游戏内广告获得收益。但原本由玩家创造的广告收益却被游戏发行商和平台全部攫取,这既不公平,也不聪明。不仅抑制了普通玩家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游戏的传播和推广;同时也放弃了依靠收取「数字资产交易手续费」获得巨大利润的可能(StepN 在 2022 年第一季度,仅靠 6% 的 NFT 交易手续费就赚取了超过 2600 万美金)。当前的「双 Token 模型」已经可以让玩家通过治理 Token 成为某种程度上社区的主人,但这还远远不够。真正的「主人」,需要享受治理权的同时,怀揣「金库的钥匙」,真正参与生态的同时获得更合理、更有保证的收益分配,而且其收益分配应该是来自游戏生态本身所创造的利润,而不是另一个「主人」的钱包。「三 Token 经济模型」,将玩家应得的那部分价值反应在 Token 价格上,从而使原本属于玩家的那部分收益重新归玩家所有。我们相信这样做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调动占整个生态人口绝大多数的玩家群体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会为整个游戏生态创造出比原本更多的价值,最终项目方和投资人也会受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