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Token技术派想干什么

痴迷技术者,成于技术也受用于技术

数字货币在发行之初,极为廉价,2010年3月,1万枚比特币在当时只能被玩家用来买两个披萨,到如今,1万枚比特币的价格已经高达1亿美元。随着热度持续上涨,区块链行业也渐渐分出两圈: 币圈、链圈,泾渭分明。

2015年末,以太坊上线,这为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两圈融合埋下了伏笔。

如果说,在比特币区块链上发行自己的Token需要掌握深厚的程序知识,那么通过以太坊发行自己的Token则变得轻而易举,就像你只需要会使用Windows系统的鼠标一样简单。如此一来,发行门槛骤然降低。

2017年以来ICO一片繁荣,但ICO的世界骗子太多,泡沫太大。数字货币去中心化、无需央行发行、加密又匿名等属性,本就让市场担忧,而Token的滥发,则更是引起了无数争议,被很多人视为了洪水猛兽。

币链之争 Token不可或缺吗?

区块链行业中,分币、链两圈,两者联系千丝万缕,却又互相不服气。

币圈大佬们往往是早期玩家和炒币意见领袖,手握大量的BTC和ETH,既有情怀又有信仰,其中还有一些技术理论狂人和数字加密货币的布道者。链圈大佬们大多则来自于2016年之后,尤其是2017年年中,其中有风投公司、创业者,及对技术着迷的编程人员和开发者。两个圈子,一个过度重视Token,一个又过度轻视Token。一方面,币圈十分在意币价,在投ICO私募的时候,敢于只看站台就盲目猛砸ETH; 另一方面,链圈又相当轻视Token,甚至喊出了只要链不要币的口号。

综合来说,币圈链圈又可以分为三个派系

(1) 技术派这一派就是把区块链当成分布式账本,一个升级版的分布式数据率。这个派系的人,多为“链圈中人”,认为区块链最大的价值在于降低商业摩擦,产业里的相关企业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在彼此之间共享关建数据。这个派别的项目特点就是: Token可有可无,没有和Token结合来思考业务,仅仅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现在已有的业务痛点。

(2) 共识派这个派系多“币圈中人”,在国内相当繁荣。币圈人表面上看只关注数字货币的交易和价格炒作,百分之百地逐利、实则是因为他们相信数字货币有着“不证自明”的价值。他们觉得Token不一定要有内在价值,不一定要有应用场景,更不一定要有政府支持,他 们相 信“共识”的价值,某种意义上共识派把Token当成一切。

(3) 融合派融合派可以说是币圈链圈的融合,他们既重视区块链技术,又重视Token的激励设计。他们重视技术本身,注重让技术解决实际业务问题,同时也理解区块链技术的局限性; 另外,他们也重视Token在商业生态中血液一般的流通作用,注重发挥Token在经济模型的激励机制,注重将Token和区块链技术结合,更好地达成商业“信任”,减少商业摩擦。

那么,币链究竟可分吗? 币链应该分吗? Token可有可无吗,还是不可或缺? 如果脱离了Token,区块链技术是否还能够逻辑自洽呢?好像所有的争议都落在了Token之上。而Token究竟是什么?

ERC-20标准

在区块链领域中,Token最为普遍又广泛的译法是“代币”,这一概念在产业内被广泛熟知和使用,必须归功于以太坊及其订立的ERC-20标准。

ERC-20标准是在2015年11月份推出的,使用这种规则的代币,表现出一种通用的和可预测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任何ERC-20代币都能立即兼容以太坊钱包(几乎所有支持以太币的钱包,包括Jaxx、MEW、imToken等,也支持ERC-20的代币)

以太坊代币是利用以太坊的智能合约编写的数字货币,程序员可以通过编写智能合约代码,创建一种新的数字货币。你也可以使用智能合约在其区块链之上构建新的代币,我们称作这种类型的代币为“非内在代币(non-intrinsic token)”或在自己区块链的代币,如下图所示:争议:Token技术派想干什么

在以太坊上,代币如果使用相同的标准(ERC-20),这样代币之间的兑换和DAPP支持就会变得容易。ERC-20标准是一种实现代币合约的标准函数,ERC-20代币接口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开发与现有以太坊生态系统(如开发工具,钱包和交换) 兼容的代币。

ERC-20让以太坊区块链上的其他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之间无缝交互,并且ERC-20代币具有兼容性,由于交易所已经知道这些代币是如何操作的,它们可以很容易地整合这些代币。这就意味着,在很多情况下,这些代币都是可以立即进行交易的。在这之上,你可以实现以下基本功能:

(1) 创建数字货币,设置货币的名称、货币总量、货币图标等基本参数。
(2) 创建货币交易功能,实现货币在不同用户之间的转移。ERC-20最初作为一种尝试,旨在为以太坊(Ethereum) 上的Token合约提供一个特征与接口的共同标准,它有很多好处,包括允许钱包显示数以百计不同Token的账户余额。创建一个交易工具,只需提供Token合约的地址就可以将更多Token列入表中。

ERC-20与Token合约

2.1Token合约是什么?
本质上来说,Token合约就是包含了一个对账户地址及其余额的映射的智能合约。账户余额表示一种由合约创建者定义的值:一个Token合约也许使用余额来表示物理对象,或是表示另一种货币价值,还可以表示持有人的名誉。余额的单位通常被称为Token。争议:Token技术派想干什么

当 Token从一 个账户被转移到另一个账户的时候,Token合约更新两个账户的余额。如果该Token合约允许的话,变更一种Token的总供给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通过铸造新Token来增加总供给,一种是通过“销毁”现有的Token来减少总供给。

销毁Token有一种特别的方式,该方式是将Token发送到一个未创建私钥的地址,通常来说就是0地址。这会使得这些Token不可用,在这方面,它与销毁Token有同样的效果,但并没有减少Token的总数。一个简单的Token合约就是在一个从地址到余额的映射中保存上述信息。

2.2一个ERC-20 token合约的定义
一个ERC-20合约是通过合约的地址以及它可用的Token总供给来定义的,但它通常还提供一些非必需的东西,也是为用户提供更多细节,包括该Token的名字、标志、小数位。

Token合约的名字是该Token合约应被知道的完整名称。名字的长度没有限制,但完整名称在一些钱包应用中更容易显示不完全,所以名字短一些较好。

Token合约的标志是该Token合约应被知道的符号。广义上,它对应着金融市场的股票代码,而且,虽然没有严格的长度限制,但它在长度上常常是3或4个字

Token的小数位意味着一个Token的可切分性,从0个小数位(即完全不可切分)到18位小数(几乎是连续的)。从技术上来说,小数位的意义在于显示Token价值在屏幕上的时候小数点后面跟着的位数。以太坊不处理有小数的数字,只显示整数的数字价值。小数位经常被称为是一个人性化的元素,因为它定义了Token合约者希望余额怎样显示给用户。

总供给是定义一个ERC-20 Token合约的最后一项信息,它是唯一的强制参数。

虽然在ERC-20说明书中并没有明确提到,但总供给的概念是简单的: 总供给等于所有余额的和。

2.3一个ERC-20 Token合约的功能
ERC-20 Token合约拥有一系列的功能,允许用户发现用户的余额,也允许余额经过验证从一个账户转账到另一个账户。Token代币合约代码如下;

Balance( )函数提供了被一个给定地址持有的Token的数量。任何人都可以查到任何地址的余额,正如所有数据在区块链上都是公开的。

Transfer( )函数可以从信息发送者那里直接转一些Token到另一个地址。人们不会查验接收地址,因此确保接收者按预期的方式行动是发送者的责任。

Allowance( )函数提供了允许从一个给定地址提取到另一个给定地址的Token的数量。争议:Token技术派想干什么

ERC-20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来构建Token合约,使用这种规则的代币,表现出一种通用的和可预测的方式(也即互操作性),其目的也就是在DAPPS和钱包之间处理代币。

Token技术论

实际上,加密数字货币也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Token,在一个可以运行Token的平台上发行加密数字货币,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发行Token。但是直接把Token译为代币,某种意义上,则稍显局限。

3.1Token的本质
Token源于网络通讯中的概念,属于计算机术语,Token的原意是指“令牌、信令”。历史上有个局域网协议,叫做Token Ring Network令牌环网。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轮流传递一个令牌,只有拿到令牌的节点才能通讯。这个令牌其实就是一种权利或者说权益证明。

一个代币实则就是一项资产的数字化、一种不记名债券,这种债券被资产发起人嵌入到比特币的区块链网络中。一个资产发行主体在比特币网络发送一个交易,附带一个“资产创始”的元数据,就相当于创建了一个代币(Tokens),一个代币用来代表某一项资产。

货币,自古与权力和政治挂钩,或许Token代什么都简单,但代货币则有点难。没有国家的授权和支持,Token即代币这种说法有着显而易见的弊端,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虚拟货币更是会遭到法定货币本质上的争议,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货币。

基于ERC-20标准,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上发行自定义的Token,这个Token可以代表任何权益和价值。现在,用Token来作为某种权益证明进行ICO,已是一个普遍的做法。

3.2 Token三基本要素:
Token本质是一种可以流动的加密的数字权益证明,它有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

第一: 数字权益证明,Token必须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权益凭证,它必须代表某种权利和价值,也就是说资产必须可数字化.

第二: 安全和可信,Token自身必须具有真实、防篡改、保护隐私等基本安全性能力,区块链上的Token在技术上由密码学予以保障。每一个Token就相当于密码学技术保护下的一份权利,这种保护,比任何法律、权威和枪炮提供的保护更坚固、更可靠。

第三可流通和交易,也就是说Token必须能够在一个可信基础网络中流动,从而随时随地可以被验证、被交易、被兑换。

事实上,Token可以代表一切权益证明,从身份证到学历文凭,从货币到票据,从钥匙、门票到积分、卡券,从股票到债券,人类社会全部权益证明,都可以用Token来代表。

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就是建立在无穷的权益证明之上的,所有的账目、所有权、使用权、资格、证明等等都是权益证明。Token被广泛译为“代币”,但其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货币,或许恰恰相反,Token实际落地后,非代币类的应用恐怕会远远走在代币前面。

3.3 Token价值来自于共识
区块链被《经济学人》喻为“信用的机器”,它真正解决的,是数宇世界的信任问题,而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信任问题?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 Token。

Token是必须存在的,而且Token是有价值的。那价值来自哪里? 来自于社区内的共识。

目前区块链主流的共识机制有三种:
(1) PoW工作量证明: 即解码挖矿,大家分币,比拼的是算力,这也是保证比特币系统一直安全的共识机制;

(2) PoS权益证明: 基于币龄机制,解决工作量证明的能源浪费问题,相当于把维护系统稳定的责任交给了大股东,

(3) DPoS授权股权证明: 通过投票机制将所有用户的权利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即交由这些受托人负责维护货币系统运行,类似于现实世界中的董事会决策。

不论哪种共识机制,仔细去看背都离不开Token。也就是说,为了鼓励各节点共同参与进来,维护区块链系统的安全运行,各种共识机制都需要一个权益机制,作为参与者的酬劳和激励,也就是通过经济平衡的手段,来防止对总账本内容进行篡改。

结语

Token到底是通证还是代币?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为什么区块链项目都要发行代币?

在区块链影响下,我们已经在向一个价值互联网时代过渡,注重达成一种价值共识。然而毋庸置疑,

拥有共同信仰是相当难的,当信仰无法一致时,价值共识或许只能通过利益来绑定。而利益,最广泛也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货币。

如此一来,一经货币捆绑的区块链人群就形成了一个拥有共同利益的社群,因此,我们也说任何区块链项目都天然具有社交属性。

实际上,Token是信息互联网理念的一种延伸,但对于区块链项目来说,Token是其发行激励的一种必然机制,又被称为代币,它承载着价值互联网的属性,这种激励促进共识,使它成为区块链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Token在信息互联网时代是一个“通证”,而在价值互联网时代却是一个“代币”。在币圈人眼中,没有Token的区块链应用是不完整的,是单纯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使用场景将大大受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