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 IPFS 取得成功,它必须是人们使用它的地方,并且对于全世界绝大多数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来说。在介绍帖子中,我们阐述了该项目的目的,通过了解人们如何在当今的移动设备上构建,使用和考虑 P2P 和 IPFS,然后发布工具来指导下一个成功的移动应用程序,为成功的IPFS应用程序提供基础应用程序构建者的浪潮。在工作的第一阶段,我们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包括定性访谈,技术和交互方法调查。我们现在准备发布该研究的结果!以下是调查结果的简短摘要。您可以在 IPFS 移动设计指南网站上阅读完整的调查结果和详细的研究。
应用调查
我们调查了两种最常用的移动浏览器,即 Android 的 Chrome 和 iOS 的 Safari。这两种浏览器都不具有本机 P2P 功能,但是我们对它们进行了调查,以了解移动用户在互联网上的第一站以及他们如何考虑与互联网之间的共享。
移动共享文件是所有范围用户的非常普遍的活动,但是共享文件的类型因台式机而异。我们选择共享照片作为一种互动方式,以便在 Android 和 iOS 上进行研究。这是为了清楚地了解移动用户如何从手机中获取文件到另一台设备。然后,我们测试了各种公开发布的移动 P2P 应用程序。这是为了了解设计和开发移动 P2P 应用程序的先前方法。调查中探索的应用程序分布在三个主要的使用领域:消息传递,发布和社区委员会。从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在移动 P2P 设计中使用了哪些功能,接口组件和设计模式,以为 IPFS 的未来设计提供依据。
经过深入的审查,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方法,涉及几个共享的核心领域:
应用在处理入门和用户教育方面的差异很大。通常使用户意识到共享对隐私和连接的影响。身份和账户管理各不相同,范围从典型的电子邮件登录名和密码到密钥和种子短语恢复。我们发现缺少有关连接,同步和下载状态的状态和通知。我们发现了许多情况,用户也可以连接到其他人并发送文件而无需确认。通常,没有一致的共享方法。主要共享方法是通过洪流应用程序或通过消息传递,直接共享给用户或社区委员会。匿名文件共享 Web 应用程序利用链接和 QR 码更好地处理了隐私问题。要查找其他聊天用户,其功能范围从公开发现到模糊的邀请方法。用户研究
用户研究始于创建假设。我们通过与 IPFS 利益相关者交谈并举办研讨会来收集这些信息。这些假设构成了对专家,早期采用者或潜在用户的采访。
专家
在采访中,专家们对许多潜在的用户问题表示关注,例如电池寿命和信号。他们还没有广泛的用户反馈来验证这一点,并谈到需要扩大用户群。特别强调身份对于用户和开发人员都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一种假设是,关注隐私和安全性的用户会发现 P2P 有用。我们还发现,离线优先是一种重要趋势,但很难推动。采访中也提到了设计,并指出 Dropbox 和 AirDrop 是文件共享的黄金标准。最后,他们强调了状态和通知是需要考虑和进一步工作的领域。
早期采用者
早期采用者认为用户应该始终知道发生了什么。该应用程序将向用户提供通知,但通知不应让人感到不知所措。早期采用者认为隐私和安全至关重要,但是总的来说,即使对于高级用户来说,导航隐私和安全选项也很困难。他们强调文件管理,安全性,权限和备份至关重要。不太重要的是谁拥有有趣的最终文件或原始文件。多数人提到单点登录(SSO)是一件好事,但管理起来很复杂。最后,大多数提及的云服务(如Dropbox)易于使用但不值得信赖。
潜在用户
潜在用户在使用和共享的媒体文件类型上都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他们都将P2P理解为一个概念,但是并未意识到其应用。电池和信号强度是重要的问题,但只有在缺乏时才如此。许多人忽略了身份管理,认为身份管理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所有认为的云服务(例如 Dropbox 和 Google Drive)都是稳定且可靠的。人们担心它们的寿命以及它们在商业模型中的真实意图。
下一步
在下一阶段,我们将为设计人员,实施者和构建者开发和发布工具,包括有关在移动设备上实施和使用 IPFS 的设计建议。这将采用用例,交互设计模式和界面组件设计的形式。所有这些都将发布给社区使用,并通知下一波使用 IPFS 或其他 P2P 协议的应用程序构建者。随着 IPFS 使用量的增长并扩展到台式机和服务器计算机之外,这些知识还将用于为我们的核心协议设计提供信息。随着 IPFS 的成熟和社区的发展,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如何使用户参与。该 IPFS 移动设计指南将桥的核心开发用户需求和应用程序和服务的许多建设者。设计指南将统一思想和最佳实践,提供必要的组件,交互和界面设计框架。寻找我们即将发布的下一篇文章。
End
非常感谢您对 IPFS&Filecoin 项目的持续支持。我们很高兴继续与您一起,为人类信息建立一个强大的,去中心化和高效的基础。
#专栏作家#
本文来自人人都懂区块链专栏作家filcloud,公众号:filcloud。帮你透视浩瀚的IPFS数字世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