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加密货币分析师比特傻在微博中提到“最近市场上想分叉Filecoin的人,已经在暗流涌动,目前已经有4—5波人在蠢蠢欲动了。从战略层面考虑项目团队、投资人和矿工,三者得其二就可以成功实现分叉,三者得其一就可偷走…5%—10%的市值。而仅仅是这5%—10%的市值,就值5—10亿美金。”
6天后比特傻在参与Filecoin的访谈时再次说到“更有牛人,浑身是胆,可以攒一个团队分叉Filecoin,做的好名震天下,做的差,万人唾骂行业毒瘤。”
此外据行业内从业者孙铭提到“已经投资大量硬件资源的矿工正在推动Filecoin的分叉”。还有一些其他业内人员表示“目前大矿工都有想法,但是只有等到主网上线之后才有可能。”
那么为什么主网还未上线就有矿工想要分叉呢?其主要原因源自Filecoin经济模型对矿工不太友好。
我们都知道Filecoin的经济模型在建立之初就设计了质押和惩罚机制,但最近三次的更新对矿工确实不太友好。
今年4月,Filecoin项目方在自己的博客上介绍了自己对于经济模型的思考,细化了奖惩机制。矿工完成文件储存能够获得相应的区块奖励,未能在承诺期限内存储文件将受到惩罚。主要目的是为了锁定资金包括少量的前期FIL,以及从矿工获得的代币奖励。
前置质押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但大量的质押会导致前期FIL不足,且方式过于“粗暴”。
5月份的Filecoin经济模型调整大幅度调高了矿工的离场成本,抵押机制被进一步强化,矿工挖到的奖励会锁定一部分。惩罚机制也做出相应改动,只有当完成文件托管的任务才能解锁挖矿的奖励。矿工想要获利,需要具有强大的算力,并能够长期提供稳定的存储服务。
如果说这些还能忍受的话,随后的前置抵押机制则让更多的矿工接受不了。前置抵押让Filecoin挖矿前期流动性更差,大量的FIL抵押让本已投入资金到硬件中的矿工无法再投入巨额资金,从而失去挖矿资格,无法维持持续经营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矿工提议分叉的呼声越来越被更多人注意到。此举更多的目的在于对协议实验室施压,迫使官方更改经济模型,也是矿工的殊死一搏。
除此之外,Filecoin中国挖矿无异于地狱难度。如奖励测试中规定矿工只能在所在地区的前50名或者总排名到第100名才可获得奖励,而Filecoin算力中的80%来自中国,竞争激烈程度可以想象。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许多矿工就有了其他想法,Filecoin分叉的呼声在中国就额外强烈。
除了经济模型之外,Filecoin的门槛和成本也很大。其中包括硬件投入成本和技术及运维成本。
Filecoin的惩罚机制确保数据存储客户的数据安全性,但也带来了矿工的挖矿专业性和运维稳定性的高门槛。
首先为了确保不断网断电,必须将设备托管在高等级IDC机房;确保挖矿效率跟得上队伍,设备采购也得投入重金;即时的window-POST验证提交,对算法和错误修复能力要求很高,需要专业的算法和运维团队;最后Filecoin挖矿门槛最低10T以上甚至更高。
最早由业内人士做过简单的预算,以30台矿机为一个集群计算,矿友仅购买矿机这一项支出便高达600万。而再加上机房建设、运行维护等费用,Filecoin挖矿成本可能在1000万元以上。
一旦这些真金白银投入下去而无法回收成本的话,会让矿工血无归。穷极思变,有人开始思考如何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又能降低挖矿的门槛呢?
所以分叉被众多人观望,但“有想法的比较多,能行动的比较少数”。
前有BTC和ETH的前车之鉴,任何热门的区块链项目都会面临这个问题,但其中的风险依旧很大。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付诸行动,还是有很多人跟着官方的玩儿法走。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官方继续保持严苛的经济模型数据,很难保证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我们静待官方后续的最新消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