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一个衰减中的机会

由于监管机构不太可能为了新兴市场而改变过时的规则,DeFi可能会被欺诈所拖累并背负新的限制。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看到了许多趋势,比如ICO、IEO、STO、DAO等等,但这些都没有成为主流。去中心化金融的概念无疑有其优点,但由于击垮那些前期趋势的因素仍然存在,我们有理由得出结论,DeFi不会持续太久。

DeFi的机会之窗已经开始缩小了,其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DeFi领域内存在着欺诈;其次,监管机构准备通过施行老式的繁文缛节和新的限制措施,将市场从违规者手中“拯救”出来;第三,人们不明白,在传统的官僚监管之下,新兴加密公司的出现是毫无意义的,因为金融科技本身就是对传统低效和约束的回应。然而,该想法目前还没有站稳脚跟。

“劫匪”的回归

在2017年ICO的热潮中,许多肆无忌惮的“企业家”试图利用这个新兴行业轻松赚到不义之财。现在,这些“企业家”似乎又回来了。有一种叫做“诉讼时效”的东西,如果罪犯没有被抓住,就可以免于惩罚。当某一特定罪行的期限届满时,法院将不再具有管辖权。

例如,在美国,欺诈的诉讼时效是三到四年,具体取决于各州。这意味着,自2017年ICO热潮期间实施欺诈行为以来一直低调行事的坏人,以及那些错过了上次机会的人,可能会在第二轮中卷土重来。此外,因为他们知道机会可能是短暂的,所以更有可能采取激进的行动,并采取更为老辣的欺骗手段。

准备完全的监管机构

不同国家的证券和交易规定了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正式规则和程序,包括注册、许可、尽职调查、了解客户(KYC)承诺等。欺诈和违反这些规则的可能性让我们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当局可能会对犯罪的欺诈者和不遵守规则的企业家进行调查。

经过多年探索新技术和新兴市场,监管机构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见识。

代币销售之所以从市场上消失,有两个原因:一是给这一新兴行业蒙上了阴影的欺诈行为,二是要监管机构求合规并对违规者处以罚款。监管者是保护社会不受无良企业侵害的英雄,当一大批天真的小投资者发现自己被愚弄并要求正义时,我们就会听到这样的说法。

高尚华并不是应对监管压力的有效方法

人们可能会认为,遵循规则和程序是新兴加密市场的最佳策略。但事实是,传统的法规限制了这一新兴行业。金融科技,特别是去中心化的金融,实际上恰好就是对低效、过于复杂和过时的官僚体系的回应。

“代币学”这一新行业为众包引入了便捷的途径,它是风险投资基金和传统金融市场的替代品,但是随后实施的官僚监管导致了代币销售的减少。

而后,一部分市场试图通过STO来替代ICO。 STO试图将加密初创公司包装成“合适的”商业形式和程序,但是它仍然没有成为主流。人们记得很多成功的ICO,比如Ether (ETH)本身就是一种代币公募的结果,但有谁知道还有什么成功的STO能与以太坊相比的吗?原因很明显:市场不想与负担沉重的官僚主义打交道。

列支敦士登的法律失败了吗?

一些国家认识到条例需要改变,因此作出了立法修正的努力。不幸的是,它们无法超越基于纸张监管的因果范式和中央当局的过度介入。智能的法律和自动化的决策系统是不存在的,代码仍然不是法律。

例如,列支敦士登在经过两年的立法工作后,于2019年推出了一项名为区块链法案的新成文法。于是,一个为ICOs和其他金融科技举措服务的新官僚机器已经启动并运行,但是没人愿意使用它。截至今天,它的公共注册中心只有一家金融科技提供商,注册了四种类型的活动。

一些法律顾问敦促说,这只是一个开始,但是由于登记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而且过程繁琐且官僚,这项法案不太可能有什么显著的未来。正如最受欢迎的DeFi 模因所言:“这里的一小时就是地球上的七年。”

结论

随着DeFi技术持续赶超着立法效率的趋势,我们最终可能会看到来自当局更好的应对措施。如今,它们能更快地发现不当行为,并做出明智的结论。它们受过教育,而且拥有强大的工具来跟踪和分析交易,正如我们所记得的,这些交易在区块链上是透明的。但它们会同时追查那些正式违反过时法规的骗子和诚实的企业家。

因此,DeFi的未来可能是会比其他行业(ICOs、IEOs、STOs等)有着更短的机会。与此同时,更多的欺诈者可能会试图采取行动中来并吸引当局的注意,监管者也将提出新的限制措施来拯救市场并保护人们。

唯一可行的对策是重新思考金融科技监管模式,抛弃官僚作风和基于纸张的规则等传统工具,支持自主决策系统。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原文作者:OLEKSII KONASHEVYCH,《政府数据库跨区块链协议:公共注册技术和智能法律》的作者

原文链接: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defi-a-shrinking-window-of-opportunity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