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创始人:刚才提到一个是信用一个是跨链,跨链比较直白,其实就是通过整个跨链网络和协议,本体、NEO 还有其它几家共同发起的跨链协议,像 PolyNetwork,我们可以把以太坊以及未来更多链的资产跨到本体上。
比如说 ETH、BTC 变成本体上的映射资产,以一个较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进行各类资产交换、抵押、借贷等等,也可以一键跨回,未来跨链可以跟无缝跟以太坊的 DeFi 形成一个对接,像积木拼图一样,Swap 或者其它的,所以这是真正嫁起来的点。
关于信用,现在在借贷方面一个最大的挑战是超额抵押率的确太高,但是你不用超额抵押率,这个资金利用率非常低,其实不是一个纯正的借贷需求,而是借款和二次投资的需求,所以说解决传统金融机构用的大部分是信用贷款是很重要的一个点。
但是因为 DeFi 这个领域全球用户它是没法做线下催收等等事情又或者成本很高,真正要做的时候建立一套真正在链上可以用、可以评估、可以制约、可以进行制衡的这一套信用体系,才能对这个有所保障。
刚才我讲到本体这个信用体系,比如 OScore 这样的例子,除了对你的历史资产情况,历史的交易和各种应用参与情况可以进行评分之外,它还可以通过本体分布式数据系统,链嫁协议链接各种链下协议,比如说你的社交账号,推特、脸书的账号,甚至包括一个标准 KYC。如果有些人想用的话,这些情况下链上和链下结合,可以对用户基础信用有一个初步审核。
那如果它产生链上违约的情况,还有一个在隐私保护的链上黑名单的地址机制,可以不实名,但是这些黑名单地址机制,链上部分化,未来别人可以要求你授权验证你的相关地址或者和你相关的地址是否有过违约记录。
这样你在控制一定额度情况下,比如说有些人原来有比较好的大额高信用的系列地址,他不会为了一百美元、几百美元不还或者逾期,影响他的信用地址对他也不划算。就像打游戏一样,你也不会轻易放掉一个很高额的游戏账号。
所以用这样的方式,通过一系列风控模型做评估。当然这是一个试验型、探索型的点,这个慢慢在数据积累和应用使用当中会慢慢产生更多的信用数据。
Wing 这个项目由本体提供技术支持,本体跟 Wing 有什么样的关系和渊源,具体支持的力度到什么样的程度,未来您希望这两个项目是什么样的方式来并行或者是什么样的方式运行?
本体创始人:因为区块链项目都是社区项目,比较难定义哪一个团队肯定是官方,所以说更多就像比特币的核心技术团队,Wing 这个项目核心技术团队会支持它的系列开发和技术支持,也包括部分的产品支持,因为这是把本体信用数据应用到 DeFi 领域的第一个应用本体做长期的技术支持,保证较长时间的发展。
大家看到创新性的应用,在整体当中会有很大的一些风险跟探索,本体能做不断在这个当中更持续或长久去做创新跟探索,这个是一个本体在这个项目当中要做的事情。
对于 Wing 跟币安 LaunchPool 这个项目的合作,能够跟我们介绍一下,您对 LaunchPool 这种形式有没有什么样的理解或看法,对于我们合作有哪些的期待?
本体创始人:我觉得这个形式挺好,也是币安根据现在新的这种公平启动出来的一个新的模式,不单单像原来的那种每个人都有参与。包括像 Wing 也是的,因为它也没有任何的募资、预售,大家都是在公平起点上进行投入,大家讲挖矿也好,奉献度获取也好,这我觉得跟 LaunchPad,包括币安的用户来做这个也是一样。
当然也不能不看到所有挖矿类的项目中,上述两种人员都会存在,它挖出来就想去出售,也有挖来想长期持有的。这种价格波动性比较大,特别在初期。我建议对项目长期判断、综合判断,这是一个比较稳健的方式。但是币安在这方面引导还是相当不错,因为 DeFi 项目它的波动性也会更大,所以说风险提示在后面不断加强。
除了与币安 LaunchPool 合作,本来本体或者 Wing 这个项目跟币安的其它生态还会有合作吗?
本体创始人:当然会,所有 DeFi 项目都像一个积木或者一个板块,比如借贷 Swap 都是会有关联性,有些甚至是上下游的关系,我们希望看到币安在 LaunchPool 在 DeFi 领域出更多优秀的项目,和本体和 Wing 形成上下游的对接和上下游的集成连动,这是更期望的事情。
我觉得这样的积木性的联动应该超越以太坊,从以太坊的生态蔓延到更多地方去,大家 DeFi 的项目通过跨链通过协议,形成更大范围的联动,这样整个 DeFi 世界覆盖面会更加扩大一些。
以 Wing 为 DeFi 案例进行分析,Wing 总量发行了多少?在 LaunchPool 里面比例是多少?有没有相关私募锁仓情况,帮我们介绍一下 Wing 代币的发行和锁仓情况。
本体创始人:Wing 的总量是一千万,要分十年时间线性结束,也是希望项目长期运行的部分。这个项目没有任何私募预挖预分配,完全是一个透明的规则,大家共同在中间抵押和流动性来获得 Launch Pool 因为支持 BNB 以及 BUSD 和 ONT 在币安里面,总的 LaunchPool 我们大约十万左右的 Wing 会在一个月的周期分配给币安的抵押用户,会是这么一个周期。
到目前 Wing 总的解锁量在 Wing 的官网上能看到总共十几万,它是比较漫长的节奏在持续的往前走。但有一点是可以非常明确确定的,因为之前也有一些人在问或者传言,100%确定你可以通过所有的不管是币安还是 Wing 的智能合约,Wing 是没有任何预挖没有任何私募也没有任何募资,所有的 Wing 都会通过社区的方式分配给社区。
Wing 的白皮书里面会提到了有借、贷和保三方面的博弈,能否详细介绍一下Wing之后的产品路线的一个形态,还有整个生态发展的规划情况。
本体创始人:Wing 跟 Compound 跟 AAVE 都不同的是,Wing 是一个多池系统,有很多不同的 Pool,它上面有不同规则的不同系列的产品,可以把它看成 Wing 是一个 DAO,一个平台,上面可能有好几个不同规则的 Compound 这样的情况,Flash Pool 将开启“借、贷、保”功能。
可以把它类似于 Compound 的部分,它是一个抵押借贷,除了借和贷两方还有保险池,保险池每日分配10%的激励,如果它的清算产生亏损,这个保险池会承担70%的亏损收益,清算第一个池依然是抵押借贷,但是它的抵押率已经比 Compound 下降了10个百分点,120%抵押率就够了,都是以稳定币和 BTC 为主,所以说清算风险可控,保险池是这样。
第二个池在10月份,那个池更深入引入信用机制,那个时候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抵押率,降到100%,甚至免抵押借贷。在未来我们开放了像社区,开放整个 Wing DAO 的治理,社区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新的借贷池的提案。
如果这个提案被社区投票通过,Wing 后台支持团队帮助他完成开发以及上线等等,未来借贷平台是属于 Wing 社区每个人,大家都可以自己的 Compound 放上来用,更重要的是可以用系列信用组件设计出更有创意的借贷产品。
从用户角度我们来问一些细节,借贷第一个版本会有保险池,我通过什么样的平台去借贷,我的基础设施钱包有没有一些要求,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刚才李俊总抵质押率比传统 DeFi 低很多,借100只要质押价值120块,我能够做抵押的资产有哪些,借出来的资产有哪些?
本体创始人:第一期抵押资产包括 WBTC、RENBTC,几个 BTC 在以太坊的Wrap品种,还包括 USDC 以及 BUSD 这个币安上的品种来跨链支持,除了借出以上品种,ONT 跟 WING 也可以作为可借出的品种,前面这几个品种可以作为抵押品种,我们已经在 Wing DAO 社区发起对后面币种支持的投票,我们在每个周期都会根据投票结果持续往上加入币种。
什么样的用户可以参与投票,需要持有相关资产吗?
本体创始人:用户只用 WING 投票,这个 WING 的地址愿意支持哪个币种,尽快进入借贷池,那你可以去投一票就可以了,这也是参与治理的好方法。
如何理解本体生态系统中的“信用元素”?
本体美洲生态负责人:有两种信用元素,一个是传统的信用,如一个人在银行等传统的金融机构已经有的征信体系,我们和信用卡发出银行以及各类传统平台都有很好的合作,所以能拿到他们体系中已有的对个人的信用评分。用户可以通过这些信用评分证明自己的可信度;
第二类信用元素是基于用户之前的数字货币交易产生的,他们之前在数字货币平台上借了多少钱,多快得还清这些数字货币等等。比如用户在 MakerDAO 或者 Compound APP 上的借贷总量等,以及他们已经多少次还清了之前的借贷等等,这些都会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评分来评判用户的可信度,以及预测他们多久可以还清贷款。
市场上有很多类似的平台,所以 Wing 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本体美洲生态负责人:其中一个主要的有竞争优势的是我们的网络技术,可以让你在不同平台间借贷,可以在不同的区块链间任意切换;此外,因为区块链交易十分快捷,所以你在我们平台上借贷成本极低,而不像其他传统平台那样收取高昂的费用。
我们是一个更安全,更多样化的平台,可以让任何人在平台上方便的借贷和出借,总体金额也可以很小。我们也帮助做好各类平台的整合,所以十分简洁高效。
本体创始人:跨链现在基本上可以做到不同,特别是以太坊跟这边的比特币的跨链。Wing 在后面发展当中,之前谈的信用是一部分,另外 Wing 在本体上用的是一个 Wasm 的虚拟机,所以它的各方面的处理性能并发性能也会更好一些,所以在这两点方面是未来更进一步在技术上做好这个相应的准备跟储备。
但是必须要看到,DeFi 因为要创新的一些点上,它的机制设置会有一个随时探索跟调整的过程,所以这是一个部分。但是在 Wing 技术上希望保证所有的资金安全性和代码安全性,确保这两点的基础上做一些机制探索,所以这是一个安全跟创新并行的一个过程。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作者:,来源:本体研究院(ID:ontologyresearch)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