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我们拿大饼的又乖乖做气氛组了,看各路币种表演,心跳呼吸正常。
2020年至今,我已经数不清踏空了多少币了,可以这么说,除了比特币我从头到尾没有什么遗憾之外,每一个优质币种背后都有我踏空的泪水。
刚好这两天实在比特币也没啥大新闻,趋势不错但是老外总是磨洋工,所以也没怎么买上去,算是横盘期贤者时间,所以刚好空下来聊聊我踏空的心路历程。
很多朋友依然会因为踏空焦虑惊慌无措,但是我踏空多了,表示心跳正常。
其实大部分踏空现在我都没什么印象了,很多币上过车也赚过钱,很多币压根也没上过心,唯有一个币是我上过心,且身边朋友天天说,但是我从头到尾没上过车的,硬生生让我踏空了一百倍的币–lend(现在的aave)。
我一开始没买呢是因为他们在跟我营销的时候已经很多倍了,而那时候正值熊市,别说几倍了,20%的涨幅我都觉得够吓人了。
找了下记录,我最早听说这是好项目,是19年的12月:
就是这样,我仍然一路走来,一个没买。一路踏空了一百倍,眼睁睁看着它不断上去,上去,上去。
中间不断跟在车上的好朋友聊天,吃饭,喝酒,他们不断地跟我直播他们3倍了5倍了10倍了30倍了50倍了100倍了200倍了……
他们越说我越不敢上车,就像如果你进来看到比特币这个价格,你心里可能会觉得贵,但是也仍然有可能买。如果你身边有个朋友,你看着他拿比特币从三千拿到三万多,你可能就真的很难上车了。
另外,人们接触到某个标的的“初始价格”,真的影响非常大。
(请注意,请注意,本文所有提到的项目全部不作为投资建议,我个人现在基本上只有比特币了,做一个光荣的DeFi气氛组成员。
)
其实表面上我是踏空了一个Lend,但事实上这个踏空源自于我对于DeFi的不理解,对于借贷需求的不认可,以及对于牛市的预期不足。
但是我觉得吧,其实这的确是比较矫情的说法,因为我认识挺多大佬,他们其实也不咋懂defi,就是听说几个头部项目不错,也就参与了,然后他们就赚的很舒服。
所以这其实说起来也很难讲,认知只是赚钱的一个层面,判断,赌性,资本,时机等等,都是很关键的因素。
很多人有很好的认知,结果没活过18年和19年,这又找谁说理去呢?很多人有认知,又刚好时机不错,奈何实在没赌性,胆小如鼠谨小慎微,不敢下重注,这又找谁说理去?
所以以后如果有人动不动就说你没赚到钱是因为认知不足,那你可别太丧气,因为你可能就是运气不好而已,可能就是时机未到而已。
我觉得最大的错误还是没有看懂趋势,没有判断对牛熊转换,没有想到市场会热起来,也没想到会在那里热起来。
所以我的观点是,对市场的趋势判断才是真正的必修课,当然了,每个人都要敬畏市场,但是依然要有自己的判断。
17年进场的朋友,估计大家当时都没人觉得几百美金上千美金的ETH贵吧?如果是15年甚至之前就在币圈的老人们的话,估计看到几百美金上千美金的ETH根本就不可置信。
原因很简单,一个人“认识到”某样投资品的时候的价格,会成为一个很深的第一印象,之后你看待这样投资品的价格都会按照这个初始印象来展开。
但是这样是很不对的,就像你经历过312之后都会留下每个币最低价的阴影,全然忘了他们是不是被低估得非常严重。
你再对比一下左右,感受一下仅仅不到一年时间的变化。
如果你进场的时候看到的是左边那你看着一路涨到右边那样的话,你一定会感觉每一个币都是那么贵。
同样的情况都到两万美金的话,左边你会不敢上车,右边你会大胆抄底。
所以大家还是要更新一下这个认知,就是对于价格本身的认知。
“贵”还是“便宜”,只能够相对于你对它的价值判断,比如你判断它值一万,它从一百涨到九千,它还是便宜;你判断它值一百,从一万跌到一百一它还是贵。
很多时候我们踏空,或者抄底太早,就是犯了这个错误。
币圈尤其是如此,它会涨到你想不到的高度,也会跌到你想不到的恐怖。今年很多人看着btc或者其他币涨那么多倍一直不敢上车,和18年很多人年中就开始抄底最终被埋,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用自己“感觉的价格尺度”去衡量,而不是“真实的价值”。
当然了,泡沫期(牛市)的泡沫资产和泡沫消灭期(熊市)的泡沫资产价格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个也要分清楚。
如果你觉得判断这一切都太麻烦太复杂的话,那就不要眼红别人赚钱啦,也不要焦虑,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就好了。
如果你觉得你应该能够判断,那就做好这个心理准备出发吧。
别怕踏空,也别怕亏损,只要你走在正确的路上,选择了正确的投资,那最终你都会获得收的。
作者:威廉闲谈,来源:威廉闲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