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晚七点,DeFi七点钟社区迎来第50期嘉宾CZZ社区架构师,DR Z,分享主题:了解“万链之链”CZZ的跨链协议
DeFi七点钟社区,DeFi国内第一社区;
目前分群建设1000+,覆盖20万+行业用户,150家区块链行业媒体宣发报道;
由区块链技术的多位大咖共同发起成立;
目的是学习DeFi区块链知识,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各个行业的落地和应用。
以下为嘉宾分享实录:
Dr Z: 大家好,我是 Dr Z,现居新西兰。我曾代表新西兰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后来又当了三年的国家队教练。我原来是做大数据 + 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的,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领域均获得过美国专利。我对跨链技术一直比较热衷,因为区块链世界不应该成为信息孤岛,也不应该形成 one chain rules all(单链统治)的局面。今天很高兴与大家分享 CZZ 社区的跨链技术。谢谢!
Dr Z: CZZ 社区今天刚刚上线了我们的 native token 跨链协议 Te Waka。这个协议会完全开源并去中心化,我们有一条 PoW 主网,可使这个跨链协议在去中心化的环境下的运行。用户可以用它将自己的 token 在我们支持的主网上任意切换。由于 Te Waka 刚刚上线,目前只支持 ETH 和 HECO,大概几周内就会支持 BSC Okchain Polkadot Solana Tron 等公链。届时,这些链上的资产可以随便自由兑换,用户也可以随便切换各个主网上的 DeFi 生态。
Te Waka 有四个重要特点,我认为对现阶段市场非常重要。
1、与现在比较流行的 Wrapped token 或各种 bridge 不同,用户不需要把值钱的 native token 长期存在任何地方。例如,你想从 ETH 跨链到 HECO,你这边将以太坊的 token 打入一个合约,那边在 Heco 上直接收币,进出都是 native token,中间没有任何 native token 资产被锁。
2、用户得到 native token 才可以随意参与 DeFi。例如,ERC 20 的 HT 不能在 HECO 上参与 DeFi 挖矿,只有 HECO 的 HT 才可以。在 DeFi 盛行的今天,native token 跨链才是用户的刚需。
3、用户不需要事先购买每个链的 gas。例如,用户如果想拿 HT 换以太坊上的 UNI,很多情况他需要先购买一些 ETH 作为 gas,才可以执行后续操作。如果用 Te Waka 协议跨链,用户在没有任何 ETH 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收到 UNI。
4、跨链交易全部环节可以在区块浏览器上查阅,用户资产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
Dr Z: Te Waka 是早期太平洋群岛人民的一种轻舟,船虽不大但足以跨洋。因为有了这种船,所以人们打通了太平洋群岛之间的联络,否则总困在一个岛上就不好玩了。
Dr Z: 现在跨链这个赛道比较乱,我觉得有必要先梳理一下。
首先,有 Polkadot 和 Cosmos 这样的明星项目。但它们的本质是,在自己的生态与技术框架下实现的跨链,或者叫互操作。比如说 Polkadot,他们提出了一个 substrate 框架,两条 substrate 框架下的 parachain 之间,执行互操作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当你离开 Polkadot 的生态,比如说 BTC 网络,ETH 网络,其实 Polkadot 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基本上还是靠存入一个 BTC,他们给你个 PolkaBTC,你拿 PolkaBTC 可以随便在 Polkadot 里面玩,但出了这个生态就没人认了。
其次,对于 BTC,ETH 这样的老链,实现资产跨链的方法基本就两个。
1)Atomic swap – 这个理论上应该是最好的,但实现起来效率非常差,现在基本上没什么热度。
2)映射 – 用户把 native token 打到一个地址里,然后在另一个链拿到一个映射过的 token,例如,以太坊上的 WBTC。Polka Bridge 和 Binance Bridge 用的也是类似原理。
映射总体来说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资产跨链做法,但我认为它有两大缺点
1)不可不提的资产安全性问题。虽然 WBTC 好像一直没问题,但用户长期拿 WBTC 还是没有拿 BTC 本币安全。更何况,如果是知名度低一点的机构发行映射币,用户应该就会非常担心了。
2)由于 DeFi 的突起,参与 DeFi 通常只能用 native token。比如说,如果你拿一个 ERC 20 token,你就不可能在 HECO 上挖矿。只有当 native token 在链与链之间可以自由流动,用户才能享受到最丰富的 DeFi。
以上这两个问题,通过 Te Waka 协议都能解决。
Dr Z: 这个我完全同意,现在很多本质上很中心化的项目,也会说自己是去中心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在跨链问题上,给“去中心化”定个行业标准。我先抛砖引玉,说的不一定对。跨链去中心化在我的理解里,是指跨链整个流程全部链上可查,且是 native token 到 native token,用户没有资产被质押。
举个例子,假设有人想用 ETH 上的 USDT 来购买 HECO 上的 MDX,如果他选择走 CZZ 网络,他的交易路径大致如下:ETH – ECZZ – CZZ – HCZZ – MDX。这个交易路径可以拆分成三部分,
Step 1: ETH – ECZZ (ETH smart contract)
Step 2: ECZZ – CZZ – HCZZ (CZZ main net)
Step 3: HCZZ – MDX (HECO smart contract)
你会在以太浏览器上找到 Step 1,在 CZZ 浏览器上找到 Step 2,在 HECO 浏览器上找到 Step 3,每一步在链上都可以查到。我觉得能做到这样的透明度,才可以称自己是去中心化。
Dr Z: CZZ 有一个 PoW 主网,已经运行了一年多了,并且吸纳了一定规模的算力来确保它的安全性。CZZ 主网币就叫 CZZ,ECZZ 和 HCZZ 是它在以太坊和 HECO 网上的映射币,它们与 CZZ 主网币保持 1:1 的关系。
我们主要的创新是来自于对这些币的去中心化治理方法。具体来说,在 CZZ 主网上我们设有一批“社区地址”,
000000000…101 (Eth community address)
000000000…102 (Heco community address)
…
etc.
由两袖清风原理(nothing up my sleeves),我们可以假设极简地址是没有人知道它们私钥的。因此,这些地址上的资产可以看作公共资产。这些资产会支撑 ECZZ HCZZ 这些映射币的价值。
ECZZ 总发行量 = 0000…101 地址上的 CZZ
HCZZ 总发行量 = 0000…102 地址上的 CZZ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ECZZ – CZZ – HCZZ 这一步在主网上发生了什么
1: 首先在以太坊上 burn 10 个 ECZZ,burn 的同时用户说明想要 HCZZ
2: 在下一个 PoW 区块挖出时,000…101 会得到 -10 CZZ 的矿工奖励,而 000…102 会得到 +10 CZZ 的矿工奖励
3: HECO 合约检测到 000…102 增加了 10 CZZ,就会铸 10 个 HCZZ 给用户。
如果用户需要的是其它代币,例如 MDX,HECO 的铸币合约会直接调用某个 Swap 来换成 MDX,这样即便用户没有 gas,也可以得到 HECO 上的 MDX 代币。
Dr Z: 完全正确。其实 Te Waka 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ECZZ/ETH 等交易对的流动性越好,Te Waka 的跨链体验就越好;跨链体验越好,用的人就越多;只要用的人多了 ECZZ/ETH 的流动性会进一步变好,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当 ECZZ/ETH 的流动性不成问题的时候,我相信 Te Waka 会是所有资产跨链协议中用户体验最好的那一个。
所以我们可以基本上判断,只要 ECZZ/ETH 能够得到初始流动性,后面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关于初始流动性这块,我们也很快会上线 lp 挖矿,应该本月下旬就会有具体消息,欢迎大家一起来参与!如果 LP 挖矿能把初始流动性解决,后面的流动性增长会非常快。比如说,某人可能发现在 AAVE 借贷利率为 4%,但 HECO 上有个矿收益 8%,套利者自己就会来搞跨链交易了。过两天在 BSC 上又发现了个收益率更高的矿,套利者就又切换过去了。一旦这样的“机枪池”跑起来,跨链额度和交易对的流动性都会立刻起来。
Te Waka 跨链协议今天上线,这是一套去中心化开源的协议,我们希望它被其它项目当基础设施来用。虽然现在只支持 ETH 和 HECO,几周之内就会支持 BSC Okchain Polkadot Solana Tron,届时 LP 挖矿也会开始。届时,我们会看到一个链与链之间完全开放的生态,大家可以随意参与跨链交易,跨链挖矿,跨链借贷,跨链衍生品等 DeFi 项目。我们是为数不多 DeFi 项目,能同时与 Heco Okchain 和 BSC 展开紧密合作,我们的目标是最终为所有生态赋能。
结语:建一座桥可以链接两个岛,n 座岛两两链接需要 O(n^2) 座桥。但是,造一条船(Te Waka)可以将 n 个岛立刻连上。
风险警示:七点钟所有文章都不能作为投资建议或推荐,投资有风险,投资应该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对项目进行深入审查,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资决策。
作者:七点钟,来源:DeFi七点钟社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